家长会,如何创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8
为了改变以往家长会的弊端,我把家长会搬到了操场上。
我们一改那种一来就谈学习成绩的情况,而是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一路有你”,规则是:孩子戴上眼罩,原地转3圈,然后在家长言语的指引下,通过障碍物,到达指定位置。最先到达终点的家庭胜利。完成后孩子和家长交流蒙上眼睛的感觉,增强亲子间的信任度。
完成游戏后,我们将事先写上学生情况的小纸条,发给家长。为了更好地交流,拉近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我们把凳子围成三层同心圆,任课教师分散在学生家长中间,和家长坐到一起。家长领到小纸条后,可以就孩子的情况和身边的教师交流。教师逐一回答家长的疑问,并将家长的建议收集整理,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
这种家长会增强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很多家长反映,平时在家缺少的就是与孩子的互动,通过这一次活动,感觉孩子与自己更近了。另一方面,用纸条的方式交流学生的情况,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也照顾了家长的感受,平时那些不敢说的话,家长也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对于发现和及时解决一些隐性问题,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在教师眼里,家长会是一吐为快、畅所欲言的最佳场合。在家长眼里,家长会不能缺席,怕今后教师“冷落”孩子。在学生眼里,家长会后,“冷空气急剧到来,天气突变”。
为什么家长会得不到拥戴?我们心知肚明。那我们不妨这样开:
家长会次数:开学初、学期末各一次。
家长会时间:2-3小时。
参加人员:教师、家长、全体学生。
流程设计:
设计邀请函。学生自己制作邀请函,教师适当指导。学生希望谁来开家长会,就把邀请函送给谁。
感恩教育。让学生观看录像,内容可以是教师忙碌的身影,也可以是家长为生计而奔波的劳动场面。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感恩。
学生展示。学生自选内容:作业、测验试卷、荣誉证书、在家里的劳动成果等,如果没有展示的实物,可形成文字进行交流,最后由家长评选出优秀作品。
学期总结。针对开学初制定的目标,总结得失,并由家长评选“说话算话”好少年。
家里表现。家长先要肯定学生的优点、进步,再提出希望。
家长交流。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教师和家长探讨今后一段时期学生教育的侧重点。
教师总结。总结本学期取得的成绩,查找不足,安排学生假期生活,畅谈今后努力方向。
如果家长会这样开,还有哪个家长不愿意来?有哪个学生还怕开家长会?这样的家长会既尊重了家长,又增进了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感情。

我的一次创新型家长会,缘于课本中的一个插图:画面上的小朋友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欢庆元旦。当时学生们也欢叫着要在班上开联欢会。我灵机一动,说:“开联欢会可以,但是节目得你们自编自导,而且我想请家长到校观看。”短暂的沉默之后,他们高兴地同意了。学生热火朝天地准备时,我照常上课,只是偶尔询问一下排练的进程。
演出那天,家长几乎个个到场,父母不在家的,学生把爷爷奶奶、哥哥姐姐请来了。在表演之前,我特意对家长说明,这是一场从始至终都由学生自编自演的联欢会,服装、道具等全是他们自己搞定,我和其他老师都没插手。演出开始了,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大声地唱着,卖力地跳着,一扫平时羞涩的模样。一个性格内向、见到教师就紧张的小女孩,竟大方地在家长和同学面前表演了快速跳绳的绝技。家长们看得聚精会神,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家长们有的给孩子擦汗,有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聊节目内容,聊学习成绩。还有不少家长找到我,其中有一位每次见了我就抱怨的家长,看到儿子搞笑的小品、别扭地走着模特步,笑得合不拢嘴,连说没想到他还有这方面的特长……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我笑了: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家长会,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和家长增进感情,加强心灵交流的目的达到了。这次家长会,没有成绩,没有批评,没有难堪,有的只是快乐、惊喜、欣赏。
家长会,只是增强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活动,并不一定要与学习成绩扯上关系。什么才是对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是成绩吗?人的健康成长,人的内心才是最宝贵的。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孩子和家长缺少心灵交流的机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合理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多设计一些亲子活动,加强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的亲近,让学生爱上家长会,不再谈“会”色变。

每次家长会,我们总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妈妈居多,而爸爸则寥寥无几。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对子女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长期从事亲子关系研究的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指出,父教缺失可能造成以下3种情况:一是由于性别榜样的缺失,男孩可能出现对性别角色把握不足的现象。二是可能导致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三是女孩长大可能成为“大叔控”。父教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缺“钙”。
为了弥补父爱的缺失,我想开一个只有爸爸参与的、形式多样的“爸爸会”。
室内“爸爸会”。为了让每位爸爸都参与进来,我发动每个学生写一封信给爸爸。题目是:“爸爸,你在哪儿”,或“我希望有这样一位爸爸”。让他们督促忙于生计的爸爸们来到学校参与到教育中来。然后,我准备一篇缺失父爱会让孩子缺“钙”的文章,陈述父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再让爸爸们互动交流谈体会——如何做一位优秀的爸爸,优秀的爸爸又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最后,每位爸爸和孩子共同准备一个节目。比如唱歌、魔术、拳击表演、相声……我想,让爸爸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这比开一次平常的说教式的家长会要强百倍。爸爸和孩子一起参与的活动,增进了爸爸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让爸爸们找到当“爸爸”的乐趣,也让孩子们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室外“爸爸会”。让每位爸爸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由“爸爸会”组织爸爸和孩子一起比赛打篮球、乒乓球,一起郊游、野炊。大家可自由组合,三五成群,由“爸爸会”来决定去哪里游玩。爸爸可以在游玩的过程拍照留影、发微博、做专辑;孩子则写写和爸爸在一起郊游野炊的感受;而班主任的作用则是将爸爸会活动的情况汇总,看看谁在活动中玩得最快乐,玩得最有创意。所有的内容都要在“爸爸会”的博客里发布。
最好的教育是无痕的,这样的家长会,不用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去劝说、去强求。爸爸们带孩子的过程中就是彼此学习的一个好机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