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脂性皮炎怎么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3-30

    多见于各种害虫孳生的夏秋季节。当人体暴露部位受到虫类叮咬或刺伤后就引起皮炎。比较常见的害虫有蚊子、臭虫、蠓(蚨子)、螨虫、蚤、黄蜂、蚂蝗、蜈蚣和蝎子等。它们分泌毒汁刺激皮肤而引起局部炎性反应。

    没有明显皮肤损害的皮肤瘙痒,为皮肤瘙痒症。不过严格地说,它应该属于末梢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病人会感到全身瘙痒,呈陈发性,如虫爬、蚁走或有烧灼感。感情冲动、温度变化、衣物摩擦等,均可诱发瘙痒,或使病情加重。

    皮损主要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面、颈、四肢和穿开档裤小孩的臀部等处。如由跳蚤、臭虫引起的,可发生于躯干。损害以丘疹、风团或瘀斑多见,有时可见水疱或斑块。在患处常能发现虫咬痕迹。一般为不规则的疏散分布,有时可集中于一侧肢体。主观感觉可有不同程度的刺痒、烧灼或疼痛感。

    注意自己的精神方面。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烦闷的时候多外出呼吸新鲜的空气,净化心情。

    珍立淸,从一天一次减为两天一次,三天一次一周一次,再停药,平时注意不要搔抓,不要热水烫洗。






一般来讲,作为针灸医生,最关心的是如何选择有效穴,即如何处方,以及选穴后选择何种刺法。笔者阅读了最近出版的《针灸临床处方学精义》(以下简称《精义》)后,认为作者在这两方面,下了工夫,有推陈出新之感。







“七字诀”整合各种取穴的传统经验


目前众多已经出版的针灸书籍,在介绍针灸处方时已成通则,即根据病变部位所循行的经络,与所主的脏腑,作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及对症选穴,而在配穴上,有上下同名经配穴,前后俞募穴配穴,左右配穴等等。还有是各家都无不重视特定穴,如五输穴、俞募穴、原络穴、八脉交会穴等理论的运用。这些理论林林总总,临证时莫衷一是。而《精义》将上述理论作了大致的整合,形成所谓的“七字诀”:主、客、辅、应、俞、募、奇。


“七字诀”的建立,当是借鉴了方剂学处方原则有君、臣、佐、使之说,但由于针灸学辨证论治对应的是理、法、方、穴,着重于辨认病症所属之脏腑经络,治疗是选取穴位,予以针刺或艾灸,所以“主、客、辅、应、奇”等说与君、臣、佐、使之立名相近,但赋予的具体意义有别。


主穴即起主治作用的穴位,“是根据辨证定位后选取本经脉中的穴位为主穴”,强调用穴精专力宏,常是仅取一二穴。选一穴之外,另一穴又常取上下同名经穴。称“前人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如五输穴、八脉交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等治病用穴都以四肢腧穴为主,可以借鉴”。其实原络穴与郄穴内容亦常可用作主穴。客穴,是加强主穴的治疗作用,常取表里经,以从阴引阳,或从阳引阴。主客原络取穴法和八脉交会八穴,以至下合穴的配穴法均应属于这方面的内容。辅穴,指在病位局部或附近取的穴,以加强主穴功效。应穴,指与所治病证和主穴之间有相应关系的穴位,如王国瑞“穴法相应三十七法”,即是已经列出治某病症须取的主穴与应穴。俞穴与募穴,主要是取其治疗脏腑疾病,更能直接相应。至于奇穴,相当于方剂学中的民间单验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