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学派对滞胀的解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6-18
新古典综合派关于滞胀的解释和对策

“滞胀”是新古典综合派遇到的最大难题。

凯恩斯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不会同时存在的。因为失业产生于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此时通过扩大总需求来增加就业,是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只有在资源已经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过度需求才会引起通货膨胀,但此时就业充分。也就是说有失业的时候,无通货膨胀;有通货膨胀的时候,无失业。而在过度需求时引起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拉上型的。

1958年,当时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的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统计资料,编制成表示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模型,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交替关系的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萨缪尔森在这个基础上以物价变动率代替货币工资变动率,使菲利普斯曲线成为表示物价上涨率或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关系。这条曲线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是并存的,二者可以互相替代,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此起彼落的反向关系。这时的通货膨胀是由货币工资增长率增加所引起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以上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因此,新古典综合派认为,用凯恩斯经济学的需求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都无法解释滞胀,必须运用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所采取的微观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对凯恩斯在《通论》中不曾充分注意的供给问题进行研究。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对滞胀的原因提出了三种解释。

(1)对微观部门供给的冲击。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一些部门的产品供给受到冲击完全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讨论之外的。比如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粮食供应短缺和价格猛烈上涨,推动了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不仅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反而使一些与石油、农产品有关的部门因成本过高,销路锐减。造成生产收缩,增加了失业人数。这样就出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并发症,也就是说形成了滞胀局面。这种个别部门供给变动异常及价格的变化是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应该用微观经济理论补充宏观经济理论来解释滞胀。

(2)福利支出的增加。

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福利支出。扩大公共工程支出,能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扩大福利支出虽然能稳定总需求,但由于它弥补了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使得失业者不急于找工作,也使得萧条时期物价并不下跌。这样,福利费用的扩大,既加深了通货膨胀又不能消灭失业,从而出现了滞胀局面,把滞胀的产生归结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3)劳工市场的结构特征。

在经济社会中存在着两大垄断力量:大公司与工会,它们都有力量控制自己的产品价格。工会控制劳动力的价格,也就是说控制工人的工资;大公司控制着商品的价格,即物价。这种控制的结果造成工资刚性,即工资易升不易降。价格刚性,物价易涨不易跌。这两大力量势均力敌。在劳资谈判中,双方都会因强调对方价格上涨,要求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使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劳工市场上的均衡,应该是既无失业又无空位,但这种情况是少见的,常见的是失衡。这种失衡表现为失业与空位并存。这是因为在劳工市场上,由于工人工种不同,技术水平不一样,又居住在不同地区,他们之间缺乏自由替代的可能,所以失业与空位是并存的,即存在着结构性失业。比如劳工市场上缺乏技术人员,但失业的是瓦工,瓦工是无法代替技术人员的。东部地区的劳动力也不会因西部地区缺乏劳工愿去填补空位,如此等等,造成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人找工作”与“工作找人”并存。

由于失业与空位并存,又存在着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这样,虽然有失业存在,工资并不下降;有空位,工资就上升,出现了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工资上升使物价上涨。所以,失业与空位并存就转化为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并存,即滞胀。

这种对工资的决定及劳工市场结构特征的研究属于微观经济学,所以这种理论是用微观经济学补充宏观经济学来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并发症。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既然当前滞胀的原因应从微观经济学方面进行分析,其对策也应从微观经济政策入手。不过由于需求管理运用的是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这些宏观政策用来单独对付失业或单独用来对付通货膨胀时,仍然被认为是有效的,它提供了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各种微观经济政策是不可能代替宏观需求管理作用的。但它可以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补充手段来对付滞胀。微观经济政策包括的范围很广,其中主要是:

第一,制定和执行新的能源政策和农业政策。

在能源方面:限制石油消费;刺激国内能源生产;保证国外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增加国家的原料储备。在农业方面:帮助第三世界进行“绿色革命”;把政治和经济问题结合起来考虑粮食出口的方针等。制定能源和农业政策,是为了缓和个别部门产品供给的紧张状态,从而制止因石油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加剧的通货膨胀。

第二,修改和改进现行福利支出政策。

新古典综合派主张实行对低工资收入家庭有差别的收入津贴,代替单纯依赖政府救济的做法,把福利支出与技术教育、劳动力再训练结合起来。

第三,收入政策。

其措施有三:一是自愿协商,即由政府、企业、工会三方协商工资的增长界限;二是硬性管制,直到冻结收入;三是物质刺激原则,就是以税收为基础的限制措施,采取奖和罚的办法。即规定一个工资增长界限,不超过这个界限,用减免所得税来奖励企业和个人;如超过这个界限,就加税。

第四,人力政策。

人力政策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劳动力再训练,解决不同工种互相替代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没有技术的工人或失业人员,学得一门专长,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二是帮助劳动力迁移,把劳动力从多余的地区迁到劳动力短缺的地区,解决劳动力流动问题。那些不愿到艰苦地区的劳动力,政府要帮助他们。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