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上周末,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其中一人很怅然的说:这些年两口子一直漂泊在北京,现在终于回来了,发现孩子却和自己很生疏,有了事情不会对我说,我有的话也不敢说,害怕轻了重了,总之,很不好的一种感觉。我问他:你后悔吗?他说:有时我也在问自己,说实话,后悔了,后悔没有把孩子从小带在身边,后悔应该早些回来陪他,但是都晚了,只能顺其自然了。

我想这个朋友的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选择了事业,选择为这个家挣更多的钱,为孩子拼一个更好的未来。这么想、这么做都没有错,但可能忽略了一点,但就是陪伴可能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如果可以,多陪伴他们走过一段路程,多看着他们成长。

我们很容易脑补下这样的画面,要不是对着孩子大声呵斥,要不是对着同学朋友抱怨:我家孩子就知道玩手机、看电视。说的振振有辞,可实际呢,我们一天也是抱个手机看个不停,眼睛离不开各种综艺节目,但我们能看,孩子不能看,原因很简单,我们是大人,而你还是个孩子。就这么不讲理的一个理由,要想说服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实在是太低估孩子们的智商了。

有时我也在想,孩子为什么要玩手机,为什么要看动画片,天性使然,没有错,孩子吗,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有一点也不应该忽视,那就是没有人陪伴,他们不知道除了这些,还能做些什么。当我们陪他们打牌,看他们画画,一起讲故事,当我们试着走进他们的生活,真正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时,孩子是非常高兴的,是乐于接受的。有时候,手机、电视、平板,不是孩子们喜欢这些,而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一种非常无奈的选择。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身教大于言传。对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我们做了什么。关于对孩子的爱,为孩子做的事情,我们可以说很多,但很多时候没有太多的说服力,因为这只是我们想的,我们认为对的,或者有的时候我们说的是对的,但做的却是另一回事。

我们教育孩子要努力,而自己每天过的浑浑噩噩,不是在外加班,就是在外喝酒,即使回了家里,也是拿个手机放不下;

我们教育孩子要真诚,结果对待朋友、对待家人都非常的计较,抓住一些很小的事情不放,不管是不是在孩子面前,不管对孩子有多大影响;

我们教育孩子要勇敢,可自己遇到困难选择了逃避,面对选择表现的是那样无助,对待生活的压力,除了抱怨,还是抱怨。

我们在孩子面前说了太多,但做了太少。如果你希望孩子努力,你每天的生活非常的充实,对待工作严肃认真,回到家里可以陪爱人说说话,和孩子做游戏,一起分享快乐,一同进步、一同成长。

如果你希望孩子真诚,那就做事情实实在在,当孩子看到你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遵守各种交通规则,不轻易的数落一个人时,他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如果你希望孩子勇敢,那就做事情更有担当。遇到困难,能够迎难而上;面对挫折,有自己的韧劲和坚持;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和领域,没有急着抱怨,而是努力尝试。

只有长久的陪伴,我们身上那些美好的东西才能展现出来,那些想给孩子的美好品质,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说什么,不需要表现什么,只是静静地陪在孩子身边,和她一起成长就好。

家对孩子的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孩子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事情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对了还是错了;他们不知道这样、那样的选择是否合理;或者有时候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是个好孩子还是坏孩子,而这时候,我们的陪伴就显得更为重要。

当孩子取得好的成绩时,我们在旁边能伸出鼓励的大拇指;当孩子闯了祸时,我们一方面和他们一起承担,另一方面帮他们查找原因,以后不要再犯;当他们面临选择时,我们能耐心听他们说完,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他们一起分享,提出相对中肯的建议,但会把最后的选择权交给他们;当他们想要逃避时,坚定的站在他们身边,很多时候不需要说什么,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只是一个坚定的背影就够了。

当孩子意识到不管在外面经历多少风吹雨打,家里永远是温暖的港湾;当孩子意识到不管在外面尝到多少人情冷暖,父母的爱永远在他身边;当孩子意识到不管有多少挫折,不管有多少成就,即使失去了全世界,你依然是那么温暖的看着他,摸着他的头,告诉他,别着急,大不了重头再来。此刻,他的心就是定的,整个人就是有方向的,心中有满满的安全感。

说长久的陪伴孩子,其实孩子需要我们陪伴的时间真的有限,不知道哪一天,他有了自己的世界,不需要我们的陪伴,或者这种陪伴可有可无,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请珍惜这份感情,享受这份陪伴,然后一起成长,一起向前。

end。谢谢阅读,天天快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