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问题探究――读《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有感(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自撰写第一篇读后感后,我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开启新的读写之旅。利用碎片时间,或者晚间运动后的两个小时进行学习,坚持每天读一读,写一写。在少许文字的背后,看到自己的恒心与执着追求,这对于我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培养孩子成为主动发展的人

      本书的第一章节主要阐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儿童发展问题,从现实出发,从政策法规、国际教育视野、“新基础教育”理论三个维度来明晰、认识当代儿童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人成为人,学会认知、做事、共同生活、生存。具体到学校教育改革中,“新基础教育”理论提出:“当代学校教育需要培养出能在新的生存环境下实现健康、主动发展的人。”[1]一个人只有自己主动发展才真的有可能发展,学生也只有自己主动学习才真的有所收获。强迫自己,只能得到短暂进步,并不能获得终身的成就。对学生的教育更要有长远的设定,特别是像我这样陪伴学生整个小学生活的班主任,6到7年的光阴足以让一个孩子形成初步的道德评价观,培养出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为每一个孩子做好终生的教育规划,努力激发孩子的主动意识,实现自我发展。从一年级我就给每一个孩子建立了幸福成长档案,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有迹可循,一封信、一幅画、一张奖状,一次主持设计的活动方案……这些保留的原始素材都能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变化:能力的提升,思想的改变,主动的探索,为孩子的未来奠基。

      二、从学生立场出发,研究细节问题

      从儿童问题的认识路径与方法,作者在空间,时间的发展中,以及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对话中来认识儿童特征与问题。其中例举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在时间发展中针对学生告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现象描述中,分析原因,找到策略。这一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于学生的研究要从细节入手,深入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小学生告状问题一直存在,但我从未想过可以作为一项研究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这说明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很是欠缺,没有站在“学生立场”思考问题。所以我准备在本学期针对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读书展开调查,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对应的策略。

      三、主动、自觉创造生命价值

      本章的最后,作者聚焦当代儿童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展开论述,从当代儿童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儿童的自我完善,儿童终身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三个方面通过举例让读者了解儿童发展存在的基础性问题。例举古镇探秘的主题班会活动让我们理解当代儿童是否有意识地形成、发展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发展性的自觉认识?例举“班班唱”活动,学生共同创编班歌,让我们理解当代儿童对这个世界的感情、信仰、价值追求是怎样的?在这个世界的变动发展中,当代儿童处于何种地位、承担何种责任?例举学生个体与小组、小队、班级、年级、学校的不同层面的关系,让我们理解当代儿童与世界的关系,是否形成了良性的“我”与“你”乃至于“命运共同体”“成长共同体”的关系?通过作者对三个问题的阐述,明确地指出,学生可以通过各类活动形成与完善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人一日不可离开这个世界,不可离开这个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我们要“敬畏”而非轻贱这个世界,“热爱”而非离弃这个世界,“投入”而非躲避这个世界的大化流行之中;我们要“融人”这个世界之中,融入它的自我创造之中,为它增添魅力与光彩。[2]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所处的世界之中,敢于创造,自主寻求发展,站在大教育观看待所开展的活动价值。回想自己以前带着学生一起包馄饨,只是为了孩子们能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并不注重活动前期准备与后期总结的教育价值,也从未思考过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了怎样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哪些方面的主体发展?通过阅读,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比较狭窄,有待拓宽。

      针对儿童的自我完善,作者提出的四个问题:第一,当代儿童能否清晰、合理而自主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第二,当代儿童能否在实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第三,当代儿童能否在反思与重建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第四,当代儿童能否在生命全程中唤醒个体生命自觉?[3]这些都是当前学生现实存在的基础性问题,小学生对自己根本没有什么人生规划,他们的生活都是在家长与老师规定下生活,很被动。以前学校没有对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所以不可能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最近几年中小学设定了《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才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可见,引导每个孩子能清晰、合理而自主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很重要,特别是通过阅读作者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关于“人生发展规划设计大赛”的调查结果分析,清晰地看到了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缺乏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同时作者通过举例,让我感受到教师可以在班级建设中、活动开展中,努力唤醒学生生命自觉,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形成终身发展意识与能力。虽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漫长的等待,不懈的努力。但就像作者所说:“自己的人生、自己当下的生活,需要每个人主动地面对、主动地思考、主动地选择、主动地实践。”[4]我们教师的人生价值是需要自觉地去创造的!

      在这部分阅读中,我摘取了几句自己特别喜欢的几句话:

    每一个个体不仅要具备基础性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具有发展性的智慧与能力,其中包括对自身发展的可能与适切目标的选择,为实现目标的路径策划,随机应变的设计,用创新思维去打破困境和开辟新的生长天地等。[5]

      对于人生理想,不是脱离现实的憧憬,而是直面现实的思索;不是高唱颂歌式的赞美,而是脚踏实地式的开拓。[6]

      准确、清晰地认识本班学生特点,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主动、健康发展的意义上提炼其成长需要,是最为基础性的教师素养。[7]

      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中,并以自己的存在丰富、发展着这个世界。[8]

      人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而对自我的清晰意识、自觉发展、正是人本身的尊严、尊贵之所在。[9]

    “自觉”是“自己”之觉醒而非他人之强迫、利诱。“自觉”是“觉醒”“觉悟”,而非一般之“感觉”。“自觉”是对自己人生价值、命运、尊严、自由的整体自觉。[10]

参考文献:

[1]李家成,王晓丽,李晓文.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21.

[2]同[1],36页

[3]同[1],38,42,43,44页

[4]同[1],39页

[5]叶澜.新基础教育”论一一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40

[6]同[5],第141-142页

[7]同[1],22页

[8]同[1],37页

[9]同[1],38页

[10]同[1],44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