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路保护的工作原理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22
‍‍

开关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呈现为高阻抗,但一旦响应雷电瞬时过电压时,其阻抗就突变为低值,允许雷电流通过。用作此类装置时器件有: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闸流晶体管等。2.限压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为高阻扰,但随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会不断减小,其电流电压特性为强烈非线性。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氧化锌、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雪崩二极管等。分流型或扼流型分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并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低阻抗,而对正常工作频率呈现为高阻抗。扼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串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高阻抗,而对正常的工作频率呈现为低阻抗。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扼流线圈、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1/4波长短路器等。

‍‍
第2个回答  2018-01-22
‍‍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或中性线)之间发生非正常连接(即短路)时流过的电流。其值可远远大于额定电流,并取决于短路点距电源的电气距离。例如,在发电机端发生短路时,流过发电机的短路电流最大瞬时值可达额定电流的10~15倍。大容量电力系统中,短路电流可达数万安。这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短路保护电路是利用一个晶体管来采样输出电压,根据输出电压在短路前后的状态变化判断是否发生短路,从而实现短路保护短路保护电路及工作原理电路如图1所示短路保护电路及工作原理为了方便示意短路与否,可以加入一个发光二极管做指示灯,如图2所示,短路发生后,放光二极管D3亮,消除短路后,重新启动电源,电路可以恢复正常工作短路保护电路及工作原理。短路发生后,输出电压经过RA和RB采样得到电压值无法维持三极管Q1导通,于是Q1关断,电容C1被充电,连接AP3003 EN管脚的VEN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压不断升高, VEN一旦高于EN 管脚的阈值电压,整个系统停止工作,实现了短路保护的功能短路保护电路及工作原理。

短路保护设计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要避免短路保护电路影响系统启动,R1,C1的选择要保证短路保护开始动作的时间远大于系统启动时间;第二是要选择合适的R3,以保证R3的加入不会影响RA和RB所设定的输出电压值短路保护电路及工作原理。.假设系统有无限大的容量。用户处短路后,系统母线电压能维持不变。即计算阻抗比系统阻抗要大得多。具体规定:对于3~35KV级电网中短路电流的计算,可以认为110KV及以上的系统的容量为无限大。只要计算35KV及以下网络元件的阻抗。在计算高压电器中的短路电流时,只需考虑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的电抗,而忽略其电阻;对于架空线和电缆,只有当其电阻大于电抗1/3时才需计入电阻,一般也只计电抗而忽略电阻。短路电流计算公式或计算图表,都以三相短路为计算条件。因为单相短路或二相短路时的短路电流都小于三相短路电流。能够分断三相短路电流的电器,一定能够分断单相短路电流或二相短路电流。

‍‍
第3个回答  2018-01-22
‍‍

有电流保护(以故障时电流增大的特征作为故障判别的依据)、距离保护、纵联保护、重合闸、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母线保护、微机保护。各种继电保护方式之间要配合,划分保护范围。主保护:通常指能实现全线快速切除故障的保护设备。后备保护:远后备,近后备。要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程实际、系统情况及运行规程进行博弈和取舍。电流保护中电流速断保护优点:原理简单(判据本身简单,接线简单),工作可靠;缺点:无法保护线路全长,保护范围(灵敏度)受运行方式影响较大,极端情况下无保护范围(例如系统等值阻抗远大于线路阻抗时相当于恒流源)。电流速断和限时电流速断配合使得保护范围内(被保护线路)内的故障都可以快速切除,因此两者构成了被保护线路的主保护。为了保证相邻线路主保护拒动或断路器拒动时可靠切除故障(远后备),同时作为本线路故障主保护拒动时可靠切除故障(近后备),一般采用过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后备保护,提高整个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过电流保护的共同点:识别故障的原理相同。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