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历史老师说,郭嘉是三国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的第一谋士,机会无人能及。这话对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6-07
我也赞成这种说法,郭嘉鬼才,看看以下这些人的评价你就知道他又多优秀了毛泽东曾对此人大为赞赏,称赞他“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曹操曾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因为郭嘉比曹操小15岁,曹操曾多次对人说,要将身后之事托付给郭嘉,也就是说辅佐他的儿子。
郭嘉也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他原来是袁绍请去的并且厚礼待之,但是郭嘉去了仅仅几十天就看出袁绍不是治世之才,就决定退隐了,一直过了六七年隐居生活,郭嘉退隐时正是袁绍辉煌的时候,由此可见郭嘉的识人之才和魄力。
郭嘉因为英年早逝,从军十一年,屡现奇谋,主要计策如下
1、劝说曹操征讨吕布,解除与袁绍决战的,当时曹操围困吕布半年没能取得胜利,士卒倦怠,有撤兵之一,是郭嘉力荐,他说吕布更疲劳,最终曹操擒住了吕布,印证了郭嘉的说法。
2、现十胜十败的说法,坚定了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的决心,最终曹操通过这次战役统一了北方
3、官渡之战时,孙策扬言要偷袭许都,郭嘉成功的预测孙策暴躁必死于小人之手,不用回兵许都,结果正如郭嘉所言,当然这个我个人觉得有点侥幸
4、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儿子合兵一处共同抵抗曹操,又是郭嘉成功的预测,如果不攻打他们,他们必然内讧,如果攻打反而促成他们齐心合力,最终证明内讧消耗了他们的实力,被曹操所灭
5、在袁绍的儿子袁尚逃到辽东时,郭嘉主张远征乌桓,因为他认为乌桓自以为曹操离他们远不会这么快就能打他们,因此不做准备,而公孙康必然杀了袁尚,因为怕抢他地盘,如果去打公孙康,必然促使他们和做,结果正如郭嘉所料
11年啊,他只和曹操打了11年丈,但是这些计策确实其他谋士一生几十年都未必能想到的
第2个回答  2012-06-10
然而,尽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却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郭嘉在曹操军中时,曹操可谓凯歌高唱捷报频传,成功地统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军事成就便显得乏善可陈。用周泽雄先生的话说,也就对付了马腾、韩遂几个“草寇型军阀”。对付孙权、刘备这两大“枭雄”,就有点力不从心,在赤壁还差一点就被烧得焦头烂额。当然,刘备反败为胜,并不仅仅因为有了诸葛亮;曹操事业受阻,也并非仅仅因为没了郭嘉。我们不可以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但郭嘉的去世,对于曹操确实是重大损失。因此,曹操败退赤壁时,曾仰天长叹,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南北朝有人比他强。。!!!!!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中国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主要成就: 以七千兵力抵敌50万大军攻取洛阳。。。 陈庆之一生征战,常设奇谋,多为以少胜多,而且长于攻城。无论是北伐横扫河洛,或挥师驰骋边陲,均充分显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北伐之战,可谓气吞万里如虎。“陈庆之有将略,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庆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预旧恩,加之谨肃,蝉冕组佩,亦一世之荣矣”(《梁书·陈庆之列传》)。“陈庆之初同燕雀之游,终怀鸿鹄之志,及乎一见任委,长驱伊、洛。前无强阵,攻靡坚城,虽南风不竞,晚致倾覆,其所克捷,亦足称之”(《南史·陈庆之列传》)。更为难得的是陈庆之出自寒门,在梁朝历史上能达到这样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药(官至云旗将军,安州刺史)。   毛泽东在解放后日理万机的国事操劳中,对正史《陈庆之传》一读再读,对传内许多处又圈又点,划满着重线,并充满深情地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张贻玖《毛泽东读史》)。
第3个回答  2017-10-18
有些夸张了,郭嘉也曾有过失误,差点让曹操丧命
第4个回答  2012-07-31
其实是不对的,郭嘉确实才略过人,但是却不能称第一。像荀彧。王猛。崔浩都是一等一的谋士
第5个回答  2012-06-06
谋士各有所长。象诸葛孔明,擅长整体布局一样,郭嘉擅长的是“奇计”、“奇谋”、“险计”,在于出其不意,险中求胜,在这方面,的确无人可及。 只可惜身体不好,死的太早了,曹操的一大损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