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造纸的原料和过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5
1. 斩竹漂塘:首先,挑选嫩竹并斩断,然后将其放入池塘中浸泡,时间超过一百天。这一步骤利用自然微生物分解竹子的青皮并清洗去杂质。
2. 煮徨足火:接下来,将处理过的竹子放入称为“徨”的桶中,与石灰一起蒸煮,持续时间为八天八夜,以确保竹子彻底煮熟。
3. 舂臼:然后,取出煮熟的竹子并放入石臼中,使用石碓持续敲打,直到竹子被打烂至泥状。
4. 荡料入帘:将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中,利用竹帘在水中搅拌,使竹料形成薄层并附着在竹帘上,同时让多余的水分从竹帘四周流走。
5. 覆帘压纸:接着,将竹帘翻转,使湿纸落在平板上,形成纸张。重复荡料和覆帘的步骤,积累成千上万的湿纸,并在其上加木板进行重压,以挤出大部分水分。
6. 透火焙干:最后,将湿纸展开并晾干。焙干的设备由土砖砌成的夹道组成,在夹道内生火,土砖加热后,湿纸逐张贴在上面进行干燥。干燥后,即可揭起得到完成的纸张。
造纸术的发展历史: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初在西汉时期被发明,并在东汉时期得到改进。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并织造丝绸的国家。在抽取上等蚕茧制作丝绸的过程中,剩余的次等蚕茧和病态蚕茧则用于制取丝绵。漂絮过程中,篾席上会积累一层纤维薄片,晾干后可作为书写材料。这种副产品被称为赫蹏或方絮。东汉时期,蔡伦在洛阳任尚方令时,改进了造纸工艺,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材料。这项技术随后从洛阳传播至其他地区。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便利了书写和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公元7世纪,造纸术传至日本,公元8世纪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各国,对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经过科学分析,发现只有蔡侯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造纸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