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谷七歌的赏析评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诸本编次,均列在乾元二年,即杜甫寓居同谷时作。这是值得商榷的。如果这样,不仅篇中有多处讲不通,就是题目里的“乾元中”也很费解。照一般文例,凡言“某某年中”,皆由后追前之词。假如杜甫是在乾元二年秋天到了同谷,写了这七首诗,为什么在题目上会写成“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呢?很显然,这是离开同谷以后,追忆当时情况的补作。
从诗的章法上看,前六章说的是当年寓居同谷的事,后一章才说的是补写这首诗的事。现在就谈谈最后一章。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十年饥走荒山道。”“十年”二字”,是值得推敲的。若指乾元二年以上的十年,怎能说是“饥走荒山道”?编次者亦知此说难通,于是把它改成“三年”,而将旧本的十年,列为“一作”。以为年数缩短,就可不成问题。不知乾元以上的二年,杜甫正在作官, “饥走荒山”四字,是和杜甫的实际经历不符的。如指的是乾元二年春,自东都回华州关辅饥,七月,弃官西去渡陇、客秦州、卜西枝村,置草堂未成。十月,往同谷,寓同谷不盈月,十二月入蜀至成都。这一年确曾“饥走”,但又只有一年,与诗意亦不尽合。如理解为诗是后来补写的,便又说不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