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1. 我喜欢的一首诗作文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是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诗歌的历史名碑上。他们的作品,更是被后人千古传诵。我最喜爱的,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这首诗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之作。诗的全文是这样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碎骨粉身全不怕”极形象地写出了石灰石烧成石灰的过程,而“全不怕”又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首诗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句句都在写石灰,而实际上却句句在写人。前两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个字,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末句表现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作者用这寥寥数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报国的高贵品质,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心中热血澎湃,被这种豪迈气概所深深吸引。“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这些词汇语句映入我眼帘时,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豪迈不已的气概。

作者于谦身为明代大臣,以身作则,精忠报国,清白做人。他以这首大气的七言绝句比喻自身,其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这首诗表达的正是:做人要像石灰一样坚贞不屈,即使“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碎骨粉身”都无所畏惧,只为留下清白在人间。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高估品质:要清白做人。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首诗——《石灰吟》。

2. 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停船靠岸了!”船家的一声吆喝收回了大家的思绪。诗人杨万里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刚才只顾欣赏江岸的美景,现在眼睛确实有点累了。

初夏的江南着实让人陶醉,沿江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绿树与红花互相映衬,高低相错,真如连绵不绝的画卷啊!一阵凉风袭来,顿时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两天的旅程让诗人心绪安宁,平添了几分雅兴,随从的仆人也正玩的高兴,杨万里不忍打搅他们,自己信步走下船去。

沿着平缓的江岸往上走,走到一处高坡,眼前的美景尽收眼底,脚下是青青的草地,时有蝴蝶和蜜蜂留恋花丛,它们三三两两互相追逐嬉戏,黄莺和杜鹃轻快地飞翔、婉转的歌唱。这时的诗人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经写过的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两诗所作时间没有考证,或许有误)眼前的景象和当年去过的徐公店何其相似啊!不知道那里的人们是否安好?不知道他们还记不记得我这个过客?不知道他们以后还能不能跟我一起吟诗唱词……

诗人收回目光,咦!远处飘来一首小船,在这样的江面常见到这样的渔船。可这只小船上只看到两个小渔童,他们正在船上休息,船桨和船篙被随意地摆放在船上,船头摆着两条小凳,两个小童都穿着短小的衣服。忽然,一个小童转身进了船舱,拿出了一把伞,撑了起来,看样子是做好了防雨的准备。杨万里满心疑惑,禁不住想向两个小童问一问。这样想着,噢!突然明白了,两个小童撑伞不是遮雨,不是遮阳,而是当作船帆,为了让船顺风行驶,加快行船的速度啊!看到这里,年过半百的诗人不由得哑然失笑。呵呵!两个顽皮的小童!杨万里恐怕两个小童过于贪玩跌入水中,不由得朝小船喊去:“两位小童,注意安全,千万不要掉入水中。”船上立时传来两个孩子清脆的童音:“知道了,谢谢您老人家。”

多像自己的童年啊!多么天真的孩子,诗人疾步回到船中,研墨提笔,铺下纸张,一气呵成,把刚才看到的情景写了下来:“《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的小时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觉吧!

3. 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简要介绍一下这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开篇以月光借喻寒霜,流露出思乡的真情是无奈和阴冷抖擞,沿射来的光源望去,皎月是那样的明亮,同在一个月色下,家乡是那么的亲近,使人低头思索与亲人们的欢聚历历在目,以景言实借景言情,言简意赅老少易懂,流传千古,是无数小儿的启蒙诗。题材简单明了而易懂,风格更是令人过目不忘,打动了成千数万的游子们,情景交融入木三分,直白宣告了游子离乡思想之情,这苍凉激昂的尾韵将悠扬的乡情坦言到了极致。长空明月舞翩跹,路上行人足印浅;头摇四方皆有缘,相思离情共婵娟。

4. 关于我最喜爱的一首诗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句诗

谁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蕴含着的哲理让儒家长盛不衰。傲视天下的王者霸气在其中流转。我喜欢这登临绝顶、傲视苍天的豪气。因为它有吞天食地、倒转乾坤的奥义。

遥想当年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从此不再是幻想。有谁能说勾践灭吴只得天时地利?有谁能说勾践灭吴只是人心所向?有谁能说勾践勾践只是因为西施一笑倾城?勾践灭吴更因为其心中有吞天下之心,从卧薪尝胆,从十年生聚,从与民共甘苦,那份豪气便在他失落的心中升腾。

杜甫也曾落榜,也曾怀才不遇,也曾报国无门。当他云游四方,汲取天地灵气,登临泰山之时,便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状语。五岳之首,在他胸中隆起一座自信的土丘,从此,以天下苍生为己命,铸就其在中国诗坛上“诗圣”的地位,流芳百世。

一夫当关,天下谁言开?一将驻边,胡马谁敢入?一骑绝尘,功绩谁能盖?李广,汉族的守护神,“一生转战三万里,一剑能当百万师”而名垂青史。得天下人之景仰,而非其他,只因他心中他天下,有登临九州的抱负,有俯瞰华夏的雄心。

我,喜欢登临,喜欢登临之后的那种旷达,那份潇洒,那个豪情。喜欢在历史洪流中俯瞰天下的文人雅士。或诗如山间微风,清新明澈;或词如磅礴江水,狂放不羁;或文如黄河九曲,迂回跌宕。在历史的奔流中,听文人的歌,唱雅士的曲,吟墨客的词。无需泰山,只因心中有山。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遍风景,只因登临高处;俯视天下,为兴衰而唱;万人景仰,看尽人间沧桑。

5. 求写一篇400字的作文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小令,象一块佩带多年的玉佩,愈玩愈喜欢. 据说,这只是白居易的一张便条.邀请一个相邻的朋友过来喝酒的便条. 文人就是文人,费尽心思的应制之文未必能成佳作,随手的二十个字,便成神品. 绿蚁酒是一种米酒,色绿,上浮一层象蚂蚁般的米粒,愈新愈好,通常是烫热之后喝的.私心妄揣,此酒度数不高,可能微甜,有清香.我没喝过,甚憾. 红泥小火炉,九零后的可能没见过.液化气时代以前家家户户都有煤炉子.温馨的是“红泥”二字,黄泥黑泥的就俗了.而且还“小”.一股温情弥然纸上.想必是烫酒用的,或许也能玩玩烧烤,说不准.大火炉,就不堪了,成锅炉了.锅炉旁喝酒,固然热力四射,但缺少雅趣. 最妙的是“晚来天欲雪”.想必两人住得不远,眼看要下雪了.还没下,快下了,在当口上呢!快过来啊!其实是作者酒瘾发作了,独饮又无趣,心中焦渴. 但哥几个都是文化人,不能猴急啊!他总不能写:“酒好,菜多,人傻,速来.”那就不成体统了. 于是,作者慢斯条理地道出:“能饮一杯无?”无字是语气助词,本没有意义.但用在这里,乃是千金不换的.那种文人的语调,态度,神情,尽在此中了.堪比曹孟德当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耳!”的那个“耳”字. “一杯”是虚词,我认为.哪能只喝一杯呢?下那么大雪,天也黑了.喝!接着喝! 我想,接了这张便条的,那位被邀的“刘十九”是不能不来的.不得不来,甚至是不敢不来.而且得赶紧来,耽误不得.耽误了那雪就落下来了,那酒就陈了.来了还得醉.不醉不行.不醉就辜负了这坛绿蚁酒了,辜负红泥小火炉了,辜负酒瘾大发的主人了,最重要的是辜负了这首诗了. 几番梦回,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那“刘十九”啊!我如是那老刘,必将大醉一场――――“这么好的诗,居然写给我了!” 醉了心甘!为了那首诗. 对了,这首诗题目叫《问刘十九》。

6.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作文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诗,以它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感受。

打开记忆闸门,我寻觅到了一首我最喜爱的诗。那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山行》。全诗共四句,是这样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见的几副景观:远望一条山石铺成的山路蜿蜒曲折,伸向高山之颠近看山间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显现出几户人家,四周枫叶如火般,更显得红艳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在这里,有白云、有红叶,色彩明丽;山路、枫林、人家,和谐温馨;还有因爱这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诗人也在这幅画中,使画面更显得有情有意。写秋景,全诗却无半点悲凉萧瑟的气氛。特别是最后一句,把枫叶与花相比,十分新颖。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春风一吹,春雨一淋,就零落成泥,随流水而去。而枫叶却是在同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诗人之所以特别喜爱枫林的原因。也是这首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魅力之所在。

漫步在古诗苑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古诗。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为我们后代人留下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