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15晚会有哪些不合格食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4-08
举例如下:
一、老坛酸菜
最近一段时间被炒得最凶的企业是插旗菜业。原本的企业籍籍无名,但是经过央视曝光和之后的发酵,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插旗菜业是一家无良企业。尤其是插旗菜也是老坛酸菜中酸菜料包的供应商。
说起老坛酸菜方便面,几乎全国各类型超市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或许购买老坛酸菜方便面的消费者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吃进嘴的料包,居然是企业工人用脚丫子踩出来的。
还有更令人毛骨悚然的细节被曝光出来。原来,做酸菜的企业居然有两幅面孔,对待国人的酸菜是不干不净的,但是出口的酸菜却是从干净的坛子里发酵出来的。
难道自己国家的消费者和国外的消费者有哪些不同吗?和插旗菜业合作的品牌也纷纷发表声明道歉。消费者尤其对康师傅的态度十分失望。
如果细数康师傅过去几年的表现,已经出现了不止一次食品安全问题。从前是地沟油,后来又曝出质量不合格,如今合作的企业又被曝光出来质量问题,可见康师傅真是开始走下坡路了。
除了方便面合作企业出现质量问题,还有两样国人餐桌上经常出现的食品也被曝出有问题。其中一个是木薯粉条,另一个就是双汇火腿肠。
二、木薯粉条
或许消费者想破头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木薯粉条也会有假货。原本是由木薯粉制作成的粉条,居然被商家宣传成是用山药粉或者红薯粉制作而成的。
如此堂而皇之得在网络上叫卖,让消费者不得不寒心。禹州本是国内重要的粉条生产基地,央视记者通过深入了解才发现,从禹州销售出去的红薯粉条或者山药粉条,都是由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混合制成。
谁能想到吃进嘴里的粉条,居然是从简陋的民房里制作而成的。加工粉条的机器上满是油污,房间里堆满了木薯淀粉。工人制作的时候,会将少量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混合在一起,经过机器简单加工就制成了粉条。
厂家为何这么做?当然是为了逐利。据悉市场上流通的木薯粉价格还不到2元/斤,而真正的红薯淀粉需要4元/斤。都说“重金之下必有莽夫”,而粉条生产企业为了省钱,居然罔顾消费者的健康。
这样的粉条每天有多少销量,或许很多消费者都无法想象。有禹州当地粉条销售人员统计,禹州自家厂子每天都能生产5吨左右这样的木薯粉条。当然了,这些木薯粉条都被当做红薯粉条售卖了。
更有销售大户每天能够发出10吨以上的木薯粉条,这个数量简直令人叹为观止。而市场上所谓的“山药粉条”,也不过是正宗山药粉制作而成。全部都是木薯粉掺和其他淀粉“造假”而成,
看到这么多流通在市场中的粉条造假,从前吃过的许多名菜瞬间都不香了,比如猪肉炖粉条、酸辣粉、豆角炖粉条等。对于“粉条控”来说,粉条造假这一消息,足以泯灭对于粉条的热爱。
从前可能担心体重问题,吃不吃粉条、吃多少粉条都是一个问题。但是看到粉条造假,或许日后餐桌上再也不会出现跟粉条相关的任何一个菜了。这不仅是消费者的悲哀,更是厂家的堕落。
三、双汇火腿肠
说起居家必备的方便食品,方便面如果排在第一位,紧随其后的一定是火腿肠了。谁能想到,今年3·15晚会曝光了一些食品企业中,就有我们经常吃的双汇火腿肠的影子。
如果提到火腿肠,大部分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品牌就是双汇了。1992年双汇火腿肠问世,自此之后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双汇火腿肠的“战绩”颇为亮眼,1993年销售额就突破了20亿。
凭借着过硬的产品品质,双汇发展速度相当快。只用了6年时间,双汇就已经完成了在深交所的上市之路。之后,双汇品牌更是凭借着推陈出新,不断扩展其商业版图。
或许很多消费者无法想象,双汇在过去30多年发展过程中,到底赚取了多少利润。但是双汇旗下的众多商品,确实陪伴着消费者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不知道双汇是不是内部质量控制出现了问题,最近几年频频出现小问题。比如在超市上架的商品超过了保质期,消费者投诉之后,却不了了之。
还有双汇内部员工反映,双汇日常管理十分混乱。此外员工还因为工资分配不均出现问题。记者为了求证双汇集团内部是否有相关问题,便进入双汇集团卧底调查,最终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根据曝光视频显示,双汇内部猪排落地之后直接入库,还有随意用满是污渍的毛巾直接擦猪肉。即使厂内存在消毒设备,可仿佛形同虚设一般。视频被曝光之后,双汇立即登上热搜。
令消费者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已经做大做强的品牌,如此轻视消费者的健康问题。受到曝光事件影响,双汇的股价也是一路跌停。如果细数双汇出现的安全问题,闹得最凶的一次莫过于“瘦肉精”事件了。
因为深陷“瘦肉精”事件影响,双汇直接损失了121亿。最终,由双汇老板亲自指挥、严格把控,才终于将双汇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可是,为什么从前的过失不能成为日后的警醒呢?

插旗菜也用土坑腌渍酸菜,不仅如此还用脚直接接触进嘴的商品。粉条企业也好不到哪儿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