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爱将萧华:17岁任师政委,22岁任司令员,39岁授上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革命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将星,他们灿若星河,个个出类拔萃,随便找出一位,都是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名将。

1955年,中央对战功卓著的军队指挥员进行授衔, 共授予元帅衔10名,上将衔55人,中将衔175人,少将衔802人。 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这个人便是萧华,他是55名上将中,最年轻的一位,被授衔时,才39岁。

在那个年代,这些军功战绩可都是实打实的,没有半点掺假。萧华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年轻的上将,因为他确实是个万里挑一的将才。

单纯地讲似乎缺乏说服力,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战争年代的成长历程:萧华于1916年出生在江西兴国,12岁参加共青团,同年参加著名的”兴国暴动“,13岁被推举为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这个年龄的许多人,在众人面前说句话都结巴呢,人家萧华就已经能独挡一面,开展共青团的县委工作了。

16岁时,萧华任红一军团的政治部青年部部长,17岁任著名的“少共国际师”的政委,这个师全体指战员平均年龄18岁,历任师长都是20多岁,而萧华在17岁时就担任这个师政委,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上级曾经派给萧华一名警卫员,这个警卫员听说过萧华的大名,但从未见过面。当他第一次来到萧华的面前时,头都不敢抬,萧华便问他:“你今年多大了?”,那个警卫员回答说:“二十岁了。”萧华笑着说:“你把头抬起来吧,你比我还大呢。”警卫员这才把头抬起来,一看,果然,眼前的这大名鼎鼎的政委,原来还是个“娃娃”。

而少共国际师这些娃娃兵,正是在师长陈光,以及政委萧华的带领下,在中央纵队撤出江西,渡过湘江时,与34师一起,担负着掩护与殿后的艰巨任务,别看萧华未满18岁,但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他始终与师长陈光密切协作,率领着战士们以高昂的斗志,节节阻击敌人,完成掩护任务。

在红军长征后,萧华先后担任红一军团组织部长、师政委。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担任115师政治部副主任、东进抗日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期间,30岁的萧华担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辽宁省委书记、十三兵团政委。

萧华既能担任司令员指挥军队具体作战,又能胜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谓是文武双全。这在整个革命战争期间,在我军 历史 上是少有的,加之其年龄偏小,便担起一系列重任,更显得他的能力超级强悍。

早在萧华13岁时,在江西兴国开展共青团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当时毛泽东便当众夸他,“这个娃娃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哟!”1949年3月,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时,在北平香山,毛泽东又一次见到萧华,再次当众夸赞道:

“萧华,你我多年不见,可是我的耳朵长得很,你一时司令,一时政委,一时山东,一时东北,出息好大哟!”

毛泽东说的没错,作为爱将,萧华每一次被任命担任要职,都没有辜负统帅的期望,总能在困境之中开拓出蓬勃的新局面,而作为统帅,毛泽东更是知人善任,他对麾下的每一位战将,几乎都能直呼直名,牢记在心,更难能可贵的,毛泽东在不多的见面当中,通过面谈聊天,以及根据各位将军的战绩,他便能判断出他们的优点与缺点来,在任命的过程,毛泽东总是能够让将军们发挥出自己的长处。

萧华也不例外,毛泽东给予他高度的信任,并一再委以重任,使得萧华在战火硝烟中,成长为举世闻名的“儒将”。耍笔杆子在行,动嘴皮子搞思想工作没问题,即使是动真格的,指挥军队实战,萧华照样游刃有余。

解放战争中,萧华就曾在东北指挥过数次漂亮的战斗,特别是“新开岭歼灭战”,受到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嘉奖令的表扬。

1946年10月下旬,国民党集中8个师,10万余人,在总司令杜聿明的亲自指挥下,从沈阳出发,兵分三路自西由向东,对安东、通化等地区展开大规模进攻。

杜聿明将占国民党东北战场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都投入进来。8个师,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美系装备,机械化程度高,武器先进精良,特别是25师,是早年杜聿明一手创建起来的嫡系部队,对他的忠诚度最高,也最具战斗力,被杜聿明称为“千里驹”。

当时南满民主联军野战部队(四纵),只有四万余人,武器多为轻式步枪、机枪,只有一个炮营,配备二十余门迫击炮,而对手则配有装甲车、坦克,美式榴弹炮,并且还得到国民党驻东北空军的支援。

面对强敌,司令员与政委一肩挑的萧华深知拼装备,己方肯定不行,若想取胜,就要拼谋略、拼士气、拼胆气。

他首先把纵队的连以上的指挥员召集起来,进行战前动员,特别强调,“指挥员要身先士卒,不怕死,敢拼命,带头冲,才能带出猛虎”。对于究竟如何打法,他权衡再三,提出自己的看法:打25师,铁锤砸核桃,专拣硬的敲。他与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做出周密部署。

10月21日,敌25师逼近赛马集,4纵12师在一番战斗之后,主动撤离,将敌人诱入赛马集,敌25师占据赛马集后,留下两个营驻守,他们自以为得计,认为12师不堪一击,将主力部队全部投入到追12师的战斗中。谁知24日下午,赛马集附近,突然冒出4纵的5个主力团,他们对敌人留下的两个营进行了猛烈攻击。敌25师得知赛马集被围,赶紧回援,路过双子岭时,被4纵11师、12师截击。

本来胜券在握的战斗,却出现了意外。战前情报显示敌25师不过5000余人,没想到接战后发现,敌人足足有8000人以上。4纵11师、12师装备老旧,兵力也不占优势,仗打得异常辛苦,伤亡很大。

面对胶着而复杂的战局,萧华果断下令部队撤出战斗,解开包围圈,再次主动撤退。民主联军4纵撤围后,敌25师不停地追击,于11月30日在新开岭地区,被4纵包围。这一次战斗,比6天前更加激烈,敌25师训练有素,在面对包围时,不慌不乱,很快构成坚固工事,进行拼命抵抗,4纵投入8个主力团,反复冲杀,均被敌人打退,头上国军党的战斗机、轰炸机,不时地投下枪林弹雨,战场上我军战士不断倒下,但始终前仆后继。

萧华亲临前线,冒着炮火危险,抵近指挥。在硝烟雾弥漫的战场上,经过侦查,我军发现敌人的指挥所位于老爷岭上,副司令员韩先楚命令炮兵集中炮火,轰击老爷岭,萧华命4纵10师浴血奋战,攻占老爷岭。

敌25师渐渐失去斗志,开始突围。但我军始终顽强阻击敌人,战场上尸横遍野,双方都杀红了眼,又过半天的激战,我军终于全歼敌25师。

在新开岭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军委主席毛泽东亲自起草了给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萧华的电报,嘉奖全体有功将士。萧华没有让毛泽东失望,此次战役中,我军全歼敌25师8000余人,并俘虏师长及以下军官数十人。萧华指挥的这场战役,也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在1次作战中歼敌1个整师的先例。

知人善任的毛泽东,用萧华等一批将军,渐次打开了解放东北的良好局面,极大地推动了东北乃至全中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