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玉升家人回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30


查玉升夜深难眠,思绪万千,萦绕在他心头的是那个深爱的人。一年以来,他时常被“亮剑”和“李云龙”的故事所触动,这似乎与他八年多的记忆交织在一起。陈赓之子陈知建将军曾提及“李云龙”的原型,提及王近山、陈康和查玉升,查玉升对此深感认同,但也意识到,爷爷的勇猛、胆识与李云龙相似,但他的本质并非战争狂人,更非草莽英雄,而是有着复杂情感的军人。


查玉升自幼失去双亲,生活艰辛。他曾在冬日讨饭,夏日放牧,饱受生活的困苦和屈辱。他曾因饥饿而被亲戚拒之门外,尽管无法感受那冬日的严寒,但那份刻骨的痛苦记忆犹在。爷爷的善良从他小时候喂养麻雀的故事中流露,尽管那只是模糊的记忆,却揭示了他内心的柔软。


然而,查玉升在战场上的英勇无人能及,是红军鄂豫皖苏区的战士,长征中担任过交通队队长。他参军时,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简单而直接,只为能有饭吃。在军队中,他迅速晋升,从战士到班长,再到排长和指导员,甚至在危难时刻,他凭借勇气和决心,多次死里逃生。在草地会师时,他见证了历史的壮丽,但并未预见到随后的悲壮,红三十一军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在革命胜利后,查玉升成为营长,一次夜间日军偷袭,他凭借机智救了陈赓旅长,他的表现赢得了陈旅长的信任。随后,他被任命为772团副团长,参与了一系列对抗日敌人的行动,如百团大战,他的战术和决心都展现了八路军的英勇。在解放战争中,他服从命令,带领部队完成艰巨任务,表现出高度的大局观和纪律性。


直至晚年,查玉升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习惯,无论是在保山的生死之战,还是在抗美援朝中,他都坚守职责,即使失去军衔,也无怨无悔。他的生活简单而严谨,对家人充满关爱,他的故事和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后辈。



扩展资料

查玉升(1914—1998)安徽省六安市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病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