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应用驱动的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3
1. 均衡化投资机制。目前,教育信息化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硬件基础设施上,而在应用开发、标准化以及软件和人员培训方面的投资相对较少。如果投入大量资金的设备未能对教学产生实质性影响,这样的投资是不划算的。
2. 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我国的中小学每年都要接受不同机构的评估和督导。这些评估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建立以教育信息化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将有助于学校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合理分配资源,实现“边建设、边发展”的目标。
3. 教师激励机制。应通过多种途径对参与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教师给予激励和支持,例如:认可学科教师在教育信息化项目中所取得的成果;政策倾斜支持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认可教师在相关科研项目中的培训成果,计入继续教育学分;定期举办课例、课件、教学设计方案、主题资源等比赛,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
4. 规划机制。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许多地区都注重“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然而,部分地区在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时仍存在不足,主要原因是缺乏广泛参与。整体规划应强调教育信息化专家、教育局相关领导的参与,同时也要包括实验学校校长、一线教师代表的参与。如果教师、教育决策人员未能真正参与项目规划与设计,就难以深入分析学校实际需求,也难以调动校长和教师的持续参与。
5. 科研带动机制。通过教改实验或课题研究方式,可以大大促进区域信息化的整合和辐射。这种模式具有针对性,能有效激发热情。更重要的是,实验和课题目标通常是综合的,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以教改实验或课题方式进行的信息化,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局部信息化的整合,带动更广泛的信息化进程。
6. 统筹管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教育局内部不同科室的管理制度有时会产生冲突,导致学校和教师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发挥教育局的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职能,统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相关理念和思路,明确各部门职责,避免管理混乱,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基于标准建设—促进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部署和实施已成为趋势。学习资源共享和教育信息系统互操作已成为基本要求。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分割现象,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信息资源难以共享。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以教育技术标准为架构,规划各类教育系统的建设。
教育部门针对资源建设、教育管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分别制定了以下标准:
1.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教育部自2001年开始启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制定项目。CELTS包括5类标准项目,如《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设置了标准。
2.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是我国第一部相对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标准规范。《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规范》由教育信息化标准委员会组织,北师大主持制定,指导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3. 教育技术标准:包括《学生教育技术标准(CETS·S)》、《教师教育技术标准(CETS·T)》、《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CETS·A)》、《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技术标准(CETS·P)》,为教育系统中的四类人员制定了明确目标。
在教育信息化系统采购与应用过程中,应遵循上述标准架构,并提出具体的测试计划与要求,聘请标准专家监督指导,从用户需求源头促进不同企业软件实现互连互通。只有用户、企业、专家、行政管理机构多方互动,标准才能真正得到应用,有序的教育信息化市场才能形成。
利用社会服务—促进应用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面临网络安全、系统维护、设备更新等全程技术支持问题。目前,这些问题大多由学校的网管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解决。然而,随着信息技术设备的激增,网管人员和计算机教师的工作量也成倍增长。他们不仅要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任务,还要进行学校内部相关信息设备的维护,常常导致支持不及时,网管人员疲于应对,学科教师抱怨不断。为解决这个问题,地区教育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技术服务支持小组,或将整个地区的相关维护工作外包给相关公司。这样,责任明确,学校的网管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在编制上可以适当减少,使其专心于教学,并主要负责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应用。电教教师、专业教师应作为应用方面的专家,负责推动应用,负责组织周围的教师,形成一个共同体,通过这个共同体真正把应用落实下去。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教学现代化、教育组织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权威的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教育服务机构合作,引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咨询与指导服务,通过外力促进机构组织的变化和教师/管理人员工作方式的改变、教学业务流程重组,进而促进整个组织成员通过相关的信息系统产生思维方式的改变,可以大大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减少自发进化与调整的时间、资金与精力的投入,从而整体提高效益。
教育信息化应用咨询与指导应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权威机构在教育技术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优势,以及学校在学科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场地、实验条件方面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在学习资源提供、学习环境创设、内容表现、双向交互等方面的特点,共同合作进行信息化教学应用示范建设。主要工作是将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全面整合,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保证实验学校实验班考试成绩不低于对照班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协作意识与能力、自我扩充知识结构的意识与能力、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为此,教育信息化专家必须深入到实验学校,与实验学校一起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力图通过信息化教学示范和指导,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常规化,做出一批经典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示范课,培养一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骨干教师,将实验学校建设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示范学校,并通过他们形成效益上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整体上提高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