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十大名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19

1、《石鼓文》书家第一法则,上承金文下启小蒙

石鼓文是先素时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其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素代小篆,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誉,像清代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

2、《张猛龙碑》魏碑碑刻书法典范

《张猛龙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碑文主要赞颂鲁那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等功绩德行,属楷书书法作品,现藏于山东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之内。此碑的书法艺术风格,即险绝竣逸,又浑稳雍容:既奇趣灵动,又古朴典雅,通于文整中求庄和,庄和中求变化,自然流畅,逸与横生,是北魏碑刻中最享盛誉的作品之一,为精严雅正书风的代表。

3、《曹全碑》汉代康书碑刻典范

《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部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书体为隶书,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其结字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堪称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4、《九成宫泉铭》唐代书碑帖代表作]天下第一书4《九成宫疆泉铭》是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档书书法作品,为欧阳询晚年大成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此楷书帖约1200字,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现收藏于宝鸡市麟游县碑亭景区。

5、《痿鹤铭》南朝楷书碑刻典范 大字之祖

《癌鹤铭》传为南朝陶景创作楷书书法作品,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上,因山崩坠入江中,后打捞出,只存五残石,现陈列于江苏省镇江焦山碑林中,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文物。此铭字体浑穆高古,用笔奇峭飞逸,虽是楷书,却还略带隶书和行书意趣,它的书法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为隋唐以来档书典范之一,被历代书法家推为“大字之祖”。

6、《郑文公碑》魏楷书碑刻奇珍

《郑文公碑》撰刻于永平四年,传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的摩崖刻石、楷书书法作品,分为上、下两碑,皆是记述郑道昭父亲郑羲的生平事迹,此碑碑文最大的魅力在于集篆、隶、草之长于一体,用笔多圆笔篆,结体趋于横扁,左右开张,笔画则转多折少,笔断意连,可谓极正书之能事”,因而清代碑学兴起后被推为魏碑之冠冕。

7、《泰山刻石》秦代小篆典型代表 ](秦四山刻石之一

《泰山刻石》又名《封泰山碑》,传为李斯撰文并书丹,属小蒙书法作品,与《峰山刻石》、《琅珊刻石》、《会稽刻石》合称“秦四山刻石”。原刻石总共222个字,四面均有刻词,其中的三面是赞颂秦始皇的统一大业的功绩,另外一面是秦二世的诏书。在书法上,其用笔都是逆锋起笔回锋收笔,行笔不紧不慢、不偏不倚,粗细始终如一,圆转中裹挟的沉着与道劲,是秦代小蒙的经典之作。[ 详细>>]

8、《龙门二十品》魏碑书法代表作

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包括著名的《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等,这些造像记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贵族、高级官吏和有道高僧,他们为孝文帝歌功颂德或为祈福镶灾而开龛造像。在书法上,其字体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

9、《孔庙三碑》汉代康书碑刻典范

孔庙三碑是三块立于孔庙里的石刻德,即《了瑛碑》《礼器碑》和《史晨碑》,均为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是汉代隶书走向成熟规范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写隶书、模仿隶书的经典范本,其中《礼器碑》主要记述了鲁相韩救优免孔子舅族颜氏和妻族开官氏邑中野发、造作孔庙礼器、修饰孔子宅庙、制作两车的功绩,《乙瑛》记述了鲁相乙瑛上书请求为孔庙设置百石卒史一人来执掌礼器庙祀之事·《史晨碑》则记述了鲁相史晨关于祭祀孔子上星朝廷的奏章。

10、《崔敬邕慕志》 北魏经典槽书碑刻六朝志石之冠

《崔敬邕墓志》是北魏经典楷书碑刻,在北魏众多书法碑刻中属于精品佳作,碑刻文字结体有淳雅古朴之风格,在用笔上给人一种圆浑劲逸的感觉,时有拙趣,被后人称赞为"六朝志石之冠”。此碑在康熙十八年出土于安平,可惜不久即毁,目前传世原石拓本有端方、刘影、刘健之、陶心云、费念慈、潘宁等人藏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