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2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03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2篇

01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区国土房管局就2**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政协的大力关心指导下,我局按照有关工作部署,精准发力助推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作为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调度行业资源,努力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同时,严格遵守和贯彻区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确保局系统扶贫工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不散、力度不减,重点开展D级住房改造和土地整治复垦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局结对帮扶的镇村和其他镇街的精准扶贫相关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相关责任

2017年,按照区政府扶贫工作要求,我局7名局领导组成的局系统扶贫工作领导班子仍然正常运转,47名结对帮扶的干部职工继续认领任务。对我局结对帮扶的万古镇、季家镇梯子村的扶贫工作,局党委经常加强与镇政府、村委会的工作联系,对镇村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全力予以支持。对区级领导临时或随时安排的事项及时进行落实。局系统47名结对帮扶的干部职工不定时的对结对帮扶对象进行电话联系或进行实地走访,为帮扶对象出谋划策,全力助其尽快脱贫致富。对我局牵头的万古镇扶贫工作,按照区统一部署,经常做到强化与镇政府联系,并及时组织万古工业园区管委会、大足旅开委落实相关工作。

二、明确工作重点,切实推进落实

自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局相关工作主要立足于国土房管职能职责,重点在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复垦、危房改造等工作方面予以全力支持,有效地促进有关镇街的精准扶贫相关工作。

(一)切实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工作。一是开展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去年,基本竣工32个区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规模8798.6公顷,总投资2.1亿元,涉及棠香、龙岗、龙水、玉龙、季家、石马、拾万、金山、回龙、国梁、万古、雍溪、龙石、珠溪、高坪、铁山、宝兴、三驱等镇街的有关村社。正在进行招标17个区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规模4359.2公顷,预计投资1.1亿元,主要涉及雍溪镇石堡村、龙水镇袁家村、高坑村、龙石镇保家村、凤凰村、高坪镇冒咕村、高峰村、瓦店村、新兴村、月台村、季家镇梯子村、石马镇石门村、七里村、智凤街道福寿村、万古镇沙河村。二是开展精准扶贫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去年,开展2个精准扶贫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除双桥经开区3个街道外,涉及到24个镇街。2个精准扶贫复垦项目涉及140户,总面积为93亩,总投资1450万元,目前已拆除复垦,正进行竣工测绘工作,预计今年5月前可以完成验收发证。去年,首次补偿已支付201万元,验收发证后即支付余款。

(二)及时拨付D级危房改造补助款项。按照区残联《关于申请拨付2017年度残疾人危房改造资金的函》(足残联函﹝2017﹞24号)文件精神,按每户5000元拨付169户残疾人D级危房改造补助款84.5万元全部到位。同时,我局在资金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237万元,全力支持万古、拾万、高坪、高升、古龙、季家、邮亭、中敖等镇开展扶贫攻坚、地灾隐患消除、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等工作。

(三)认真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按照区扶贫办《关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督查的方案》工作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我局作为万古镇脱贫攻坚工作牵头单位,于去年11月30日组织旅开委、万古园区有关人员,对万古镇的建卡贫困户D级危房情况、新增识别对象情况、脱贫对象情况等进行了现场实地走访和相关资料核查核实,相关工作情况符合有关规定。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扶贫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我局作为万古镇扶贫攻坚的牵头部门,受职能职责所限,深感力量单薄。二是从结对帮扶的.干部职工个体来看,受各种因素限制,在推进有关工作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工作建议。一是组织构架方面。建议取消目前由部门牵头的扶贫攻坚模式,由各镇街政府(办事处)承担主体责任,各政府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职责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或落实具体精准扶贫相关项目。二是政策方面。建议扶贫工作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贫困户的进与出的具体政策、进一步加强审核对比,以便各镇街顺利开展识别和整改。

四、下步工作计划

2018年,我局将切实按照区扶贫攻坚有关工作部署,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相关工作。并在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地灾防治、耕地保护、危房改造等领域,充分发挥部门职能职责,为各镇街开展脱贫攻坚贡献应有的最大的力量。

02

一、主要成效

截至7月底,全市已发展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村204个,占全市286个有条件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的71.3%,其中,有101个村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占有条件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的35.3%;从事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有44418户,占有条件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53046户的83.7%。全市有279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带动260个贫困村、28618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二、主要工作

(一)谋划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根据省、市部署要求,我市谋划制定出台了《亳州市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亳政办秘〔2017〕149号),明确了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目标任务和重点培育发展十大扶贫产业。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建立了四种产业扶贫模式。分别在3月、6月、7月份,开展了三次调度会,并于7月底召开了全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对产业扶贫下一步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有力推动我市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特色种养业扶贫政策落实。为推动贫困户自主发展和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的积极性,我市各县区都出台了特色种养业精准脱贫扶持政策。谯城区:2016年4月1日出台了《精准扶贫(产业类)实施方案》,按照该方案,今年已补助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6879户,发放扶持资金2008.27万元。2017年2月20日出台了《贫困村莲藕种植扶贫实施方案》,对未出列的20个贫困村,按照每亩补助1万元的标准发展莲藕种植,目前共种植莲藕 230亩,发放扶持资金230万元。于2017年5月25日和28日分别出台了《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奖补办法》和《进一步推进扶贫养羊补助实施办法》,目前正在组织实施。涡阳县:2016年6月10日出台了《种植养殖特色产业扶贫财政补贴实施办法》,按照该方案,今年已补助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3954户,发放扶持资金335.8074万元。2016年9月,利用省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发展资金675万元,依托龙头企业带动37个贫困村,打造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19.9万亩。蒙城县:2017年5月10日出台了《2017年特色产业扶贫奖补办法》,按照该方案,目前已补助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10076户,发放扶持资金2028.528万元;对达到省规定的特色专业村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分别按照每村10万元和20万元的标准奖补,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利辛县:2017年3月3日出台了《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按照该方案,乡镇已上报到户特色种养业补助资金计划数。其中补助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5585户、奖补资金162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3361户、补助资金995万元;农机作业补贴覆盖全部未脱贫贫困户共42546户,补贴资金2600万元。目前资金已落实,近期可以打卡发放。

(三)着力推进产业扶贫重点项目实施。我市结合实际,通过“傍大款”和金融支持,依靠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一是涡阳县温氏养猪扶贫项目。项目采取政企共建模式在全县78个贫困村建设156栋猪舍,每栋猪舍总投资75万元左右(不同地方的猪舍招标价格不完全一样),其中由政府投资60万元左右、由温氏公司投资15万元左右,产权归乡镇政府。猪舍由温氏公司经营,每栋猪舍每年分红8万元带动40户贫困户,共能带动624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目前正在建设140栋,8月15日前建成;16栋已完成招标,8月底前建成。二是蒙城县强英鸭业产业带动扶贫项目。按照户贷企用和企业担保贷款的模式建设立式笼养大棚330个(全县60个贫困村每村至少建2个),每个鸭棚总投资80万元,其中由建设鸭棚的养殖户出资5万元、使用贫困户户贷企用资金15万元、使用强英鸭业公司担保的银行贷款65万元,鸭棚产权属于能人或大户。每个鸭棚带动3户贫困户,共能带动99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目前已投产12个,正在建设32个。三是利辛县强英鸭业产业带动扶贫项目。项目采取政企共建模式在全县90个贫困村每村建设一个肉鸭养殖扶贫小区(每个小区建设2个立式笼养大棚,第一批先建设1个),每个大棚平均总投资86万元,其中县政府整合扶贫资金入股20万元、强英公司选定的养殖户自筹20万元、强英公司担保养殖户贷款46万元,产权归养殖户。每个鸭棚每年分红3万元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分配给贫困户。目前已投产3个,建成40个,正在建设47个,第一批于8月底前可全部建成。四是利辛县金鸡扶贫项目。项目采取政企共建模式建设存栏240万只的蛋鸡产业链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3.63亿元,其中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13亿元作为生物资产及流动资产、利辛县依托利辛县广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农发行融资1.5亿元,县财政整合扶贫资金1亿元),产权归利辛县广丰源农业公司。项目建成后,租赁给德青源公司15年,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收取租金,租金分期归还贷款本息、土地租金、税费等相关费用后年剩余约600万元用于带动3000个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分红2000元;可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500个就业岗位,每人年均收入可达1.5万元。目前,青年鸡一区养殖场6栋标准化鸡舍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产蛋鸡一区养殖场工程已于7月25日正式开工。五是银行贷款支持扶贫项目。截至7月20日,全市累计发放贫困户自贷自用扶贫小额贷款10108户、44040.43万元,户贷企用扶贫小额贷款5048户、25330.75万元。

(四)加强扶贫模式和政策宣传培训。按照市里统一安排部署,市农委积极参与全市“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扶贫业务培训,市农委主要负责人上第一课,又精心挑选了4名熟悉业务的人员赴县区授课。共参与培训40场次,培训了89个乡镇、13218人。同时,我委组织人员深入各地调研,总结出可复制的特色种养业扶贫模式范例,先后编印《特色种养扶贫模式汇编》和《亳州市特色种养扶贫重点模式汇编》发放到县区、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并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广大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

(五)强化特色种养业扶贫监督检查。按照市委统一安排,我委抽调8名工作人员组成2个督查组进村入户实地抽查特色种养业发展情况。截至目前,已抽查贫困村32个、贫困户240户,形成7期《特色种养业扶贫实地抽查情况报告》报送市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并报市扶贫局以亳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进行通报,要求各县区限期整改,加快重点项目实施,加快建立到村到户产业项目库,努力扩大特色种养业扶贫覆盖面。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对政府、对扶贫政策依赖性较强,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产业扶贫项目积极性不高,与贫困户间的风险与利益分配不均衡,带动能力不强。

四、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把精准贯穿于特色种养业扶贫各个环节,继续开展扶贫抽查,深入查找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出台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动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加快落实政策和重点项目,并谋划出台新政策、新项目,使每个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到政策扶持,推动更多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三是创新主体带动机制。创新支持政策,构建适宜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特色种养业扶贫覆盖面,推动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