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也要懂的办公软件2:如何正确的打开思维导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导语:思维导图伴随着各路大咖的普及使用现在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使用的办公软件,就连传统企业的老板们都会动不动来一句先画个导图让我们脑暴下,但是,作为一个对思路、想法进行归纳整理的工具来说,它在工作中的地位却被高估了太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用正确的打开思维导图。

当人在思考一个复杂的事物的时候,会冒出很多很多想法,但是人的记忆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如果没有很好的方式把灵感都记录下来的话,它们很可能马上溜走,无影无踪。而思维导图鼓励用一种灵活的方式,把想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一个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然后再衍生出更多的……同时丰富的色彩、形象的图示等,也能起到激发思维的作用,所以一般人做完一张思维脑图,往往会惊讶于自己竟能收获这么多样和丰富的想法。

但是,从系统思维的出发点来看,它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工具。主要原因是:思维导图表面上看是一张放射性的大网,但是如果把枝叶都垂下来,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树形结构。而现实中的系统绝不会都只是树形结构这么简单,系统的结构是非常多样的,并且有的复杂系统很可能是多种基本结构的组合,会非常复杂,所以,如果凡事都用思维导图,那么我们其实是曲解和简化了原本的系统。

思维导图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对思维的分类、整理、归纳并用树形的结构展示出来,最大的优势就是全面,但是,我们都知道工作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而导图的拆解是依靠MECE(不重复、不遗漏)原则来进行的,这里的问题就是: 元素之间缺乏系统的关联 ,如将人物事件关联后的项目分工、将事件组合形成多样的结构进而迸发新的思维、将时间事件关联后形成的项目进度管理等;

所有,在工作当中建议使用思维导图的地方有:

1.需要产生新的创意时: 个人认为这是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因为树形结构的思考方式可以让我们很容易在一个点上进行深入的突破,进而想到一些平时没注意的或是忽略掉的事情,并且数量是创意类脑暴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当我们工作遇到瓶颈需要突破时,思维导图绝对是一个扩展思路产生新想法的重要利器。

2.需要进行大量归类整理时: 不管是日常大量需求的记录或是休息时阅读的一本好书,思维导图的记录方式绝对是最符合我们记忆和事后再次翻阅的方式之一,毕竟在第一次完整思考或阅读后,后面就是需要对重点内容的回顾就好。

3.需要批量记录时: 一般会议的发言都会遵循总-分-总的形式,这个是和思维导图可以有一个很契合的对应关系,尤其是在有多人发言时,所有人发言的重点一目了然并且记录完成时就已经是整理归纳好了,不管是最后做总结还是日后拿出来看,都是极为方便的一件事,尤其是和Word、云笔记记录相比更是有着先天的优势。

思维导图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在完成后需要脑暴将想法交叉关联或是依据资源的投放程度进行筛选,然后才是一个完整的方案或是可讨论的版本,也就是说导图更多的是记录我们原始想法和层级展现的工具,更多的用于一个项目的初期,用于提供后面的头脑风暴、项目评审、人员分工、进度安排等具体实施细节的基础,它仅仅是一个环节,而不是工作的全部,如果你曾经拿着导图去找老板说方案,哪就真的应该怀念下当初单纯的自己了。

下图是老司机在14年总结的《产品xinjing》书籍的导图,都已经3年多了偶尔拿出来看一下依然有不少启发。

下面,介绍下主流的思维导图软件

Mindmanager和XMind可能是工作当中运用最广的两款软件了,前者是出现早,后者是本土化做的比较好,如果不考虑同事使用的话(毕竟不同软件无法打开),建议还是考虑下国产软件Xmind,和亿图与visio的关系一样,本土化软件所能提供的模板要远远多于这些外企厂商的,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便宜好多好多~

随着思维导图书籍的普及,现在很多都在引导让导图做的越来越漂亮,这种很多时候就造成了一种画图比构思的时间更长,导图最核心的就是如何将一个点拆解开以及每个层级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如果不是为了日后欣赏或是在比较重要的场合进行展示的话,建议还是采用最基础的画图方式即可,毕竟元素越多的情况下越容易无法专注的思考问题而且我们也不希望看到这个图画的不错,这个元素有意思的这些与问题无关的讨论。

最后,来一个简单的做思维导图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

树枝状思维导图适合于进行设想训练,因为思维导图的分枝是你随手画出,不管画多画少,它都不强迫你写下那么多的设想概念。概念图式思维导图适合于知识整理学习,它一般是依顺序先提出方向、概念和方案,再去画思维导图。但做树枝状思维导图时,我们必须了解概念的三个层次;

一是方向: 你能得到的最广泛的概念就成了方向。

二是概念: 指做事的一般方法或方式。

三是方案: 指实现概念的明确、具体的方法和方案必须是明确的、可以直接付诸实施的。

不管做哪种思维导图,基本步骤如下:

1、把主题画在纸的中央

主题可以用关键字和图像来表示。所谓关键字,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或词。关键字应该是具体的、有意义的。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回忆。

2、考虑“次主题”,也就是上一层主题的延伸。

3、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

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自己用一定的顺序或结构来罗列要点。

4、整理思维过程

在完成思维导图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把它们标记出来。任何一个“次主题”都要用一种颜色来表示。而且,如果可能的话,要尽可能用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字,这可以大大加深记忆。

5、制作思维导图的要素和技能

在具体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要素和技能呢?曰本的久恒启一教授在他的书籍《图形思考》中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1、寻找关键词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就是用最明确的语言表达最重要的概念。寻找关键词要有比较好的概括能力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一般来说,关键词就是文章或演讲中强调或者重复率极高的那个词汇。

2、合理应用图示与箭头记号

如果我们要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键词的外延关系可用圆圈表达:表达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诸如概念、理论、时间等)与流程可以使用箭头来表达:

3、写标题与解说对于自己辛苦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 或许自己认为是完全可以领会的,可以熟知其中的任何内容。但是旁人看到未必理解其中意义。另外,自己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再看该思维导图,是否还清楚当时画的是什么呢?因此,要有给思维导图做标题和适当说明的习惯。

结束语:

《小白也要懂的办公软件》系列在非必要时不会涉及到具体的使用,只会针对日常工作中出现何种情况应该使用何种工具及何种方法去解决,知道了工具和方法,网络上有大量的使用教程可供查看,关键是解决工作问题思路的建立。

思维导图做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软件之一,极大的提升我们在思考、整理、构思时的用途,下期我们要说办公软件是visio和亿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