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简介20个

简介,只要名,时,地,凭,作.

第1个回答  2021-05-26
古代诗人简介20个如下:

1.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3.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5.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6.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7.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8.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9.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10.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

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代表作有《游子吟》,《登科后》等。

11.贾岛。

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字阆仙,人称“诗奴”,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碣石山人”。

代表作有《长江集》,《诗格》,《病蝉》,《唐诗纪事》等。

12.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13.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代表作有《锦瑟》《无题》《春雨》等。

14.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等。

15.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代表作有《孟浩然集》《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16.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人。

宋代女诗人,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17.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

代表作有《梅花》《登飞来峰》《王临川集》等。

18.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美芹十论》《稼轩长短句》等。

19.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0.唐寅。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

字伯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代表作有《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落霞孤鹜图》《六如居士全集》等 。
第2个回答  2007-11-30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望岳
登楼
题张氏隐居
玉台观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无题
漫兴
梅雨
题玄武禅师屋壁
小至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新秋
野望
白露
白丝行
赤霄行
冬狩行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莫相疑行
石笋行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醉时歌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负薪行
高都护骢马行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晦日寻崔戢李封
寄韩谏议
美陂行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清明二首
释闷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醉歌行
江南逢李龟年
绝句
夔州歌
三绝句
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戏为六绝句
赠花卿
哀江头
哀王孙
兵车行
春望
春夜喜雨
石壕吏
新婚别
登高
水槛遣心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琵琶行》与《长恨歌》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作品: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酬张少府 渭城曲 鹿柴 相思 山居秋暝……

王勃(649~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仲春郊外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青。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郊兴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
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郊园即事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观佛迹寺

莲座神容严,松崖圣趾馀。
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覆前除。
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
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
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八仙径 寺南又有昌利观,去寺可数里,岩径窈窕,杖而后进。

奈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
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春日还郊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韩 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答张十一功曹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雉带箭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
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山 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 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 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 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 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 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 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 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代宗大历八年(773年)柳宗元生于京城长安,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逝于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江雪》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其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摸鱼儿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木兰花慢 游三台

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
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黄星。几年飞去,淡春阴、平野草青青。
冰井犹残石甃,露盘已失金茎。

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
想骊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
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
笑杀西赋客,壮怀无复平生。

玉漏迟 壬辰围城中,有怀淅江别业

淅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
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
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石州慢 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新店,明日以此寄之。

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
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风女。
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
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

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
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
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语。
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

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
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渔家傲》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
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亦。
愁无寐。
鬓丝几缕茶烟里。

参考资料:百度词条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中国:

1.“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2. 诗圣”杜甫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陆游有诗曰:
千载《诗》亡不复删
少陵谈笑即追还
尝憎晚辈言“诗史”
《清庙》《生民》伯仲间。
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正是因为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才被后世称为诗圣."圣"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3.“诗佛”王维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4.“诗囚”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进士出身,曾任溧阳尉、协律郎等职。
在孟郊的一生中,“春风得意”的日子非常的短暂。他一生几乎都贫困潦倒,连死后的丧事也是韩愈等友人集资操办的。虽然他生活贫困,仕途短暂,但正是这样的生活困境,才铸就了他阴郁、冷峭、朴重的诗风,成为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
诗多不平之鸣,用字追求“瘦”、“硬”。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称之为“诗囚”。 有《孟东野集》。被人们称为“高天厚地一诗囚”,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5.“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6.“诗虎”罗邺
罗邺:唐朝诗人

7.“诗鬼”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8.“诗杰”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9.“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10.“诗奴” 贾岛
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11. “诗骨” 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2. “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 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13. “诗魔” 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4. “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5. “杜紫薇” 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6. “温八叉” 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7. “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8. “崔鸳鸯” 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9. “诗神” 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580451.html?si=2&wtp=wk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2-01
1.李白。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3.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李贺。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5.陈子昂。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6.王勃。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7.贺知章。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8.王昌龄。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9.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10.孟郊。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登科后》等。

11.贾岛。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字阆仙,人称“诗奴”,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代表作有《长江集》,《诗格》,《病蝉》,《唐诗纪事》等。

12.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13.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代表作有《锦瑟》《无题》《春雨》等。

14.杜牧。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等。

15.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代表作有《孟浩然集》《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16.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诗人,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17.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代表作有《梅花》《登飞来峰》《王临川集》等。

18.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美芹十论》《稼轩长短句》等。

19.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人。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0.唐寅。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字伯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代表作有《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落霞孤鹜图》《六如居士全集》等 。
第5个回答  2021-06-02
1.李白。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3.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李贺。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5.陈子昂。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6.王勃。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7.贺知章。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8.王昌龄。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9.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10.孟郊。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登科后》等。

11.贾岛。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字阆仙,人称“诗奴”,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代表作有《长江集》,《诗格》,《病蝉》,《唐诗纪事》等。

12.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13.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代表作有《锦瑟》《无题》《春雨》等。

14.杜牧。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等。

15.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代表作有《孟浩然集》《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16.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诗人,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17.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代表作有《梅花》《登飞来峰》《王临川集》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