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诗江雪的意境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1. 根据江雪想一篇意境 题目自拟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

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

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2. 你能将江雪的诗意写成一篇作文吗300字

那天,柳宗元下朝之后回家,彤云密布,天气阴霾。

想起自己的好朋友韩愈,在这样的日子被贬出京,远赴海边的潮州。这时候正好走在秦岭的山路上,顶风冒雪,吃尽辛苦,自己却无能为力。

想到这里,温暖的火炉再也不能使他感觉舒适安然,也要到冰天雪地里去,和韩愈一样挨冻受苦,心里才会安定一些。于是,便带上小僮,冒着风雪,到渭河上去垂钓。

他们摇着小船到了渭河中央,这船非常简陋,一张顶篷四面进风,舱里已经积了一层雪。柳宗元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拿起钓竿,理好渔线,坐在船头,装模作样地钓起鱼来。

钓鱼讲究心静,这时,柳宗元一点也没有心情钓鱼,韩愈的遭遇还一直压在他的心头,他只想孤独地思念他。

3. 把古诗《江雪》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永州,永州一片银装素裹,大雪纷飞。

天空中到处都飘着鹅毛大雪,使人感到刺骨的冷。 到处都是万籁俱寂,山上没有一只鸟儿在飞翔,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里也是荒无人烟。

人们都在家里围着火取暖,来抵御外面的寒冷。 寒风“嗖嗖”地刮着,雪似乎也下得更大了,只有诗人独自一人来到了江边。

忽然,诗人看见江上出现了一个小黑点,看上去隐隐约约、若隐若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鱼翁坐在一叶小舟上垂钓。只见老鱼翁穿着一件蓑衣,戴着一顶斗笠,寒风“嗖嗖”地吹着他,而他不畏严寒,顶风冒雪,依然坐在自己的小舟上垂钓,钓到了鱼又把它给放掉。

诗人看到眼前的这一幕,看到了鱼翁迎风抗雪、孤舟垂钓,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自己不也是这样吗?永贞革新失败了,我被贬为了永州司马,我应该向这个老鱼翁一样不畏严寒,顶住政治的暴风雪,绝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4. 把古诗《江雪》的画面写成一篇作文,需500字.

隆冬时节,北风吹着口哨来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把大地覆盖起来,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

树上全是白花花的雪,树枝上挂着尖尖的冰柱;河里的水结成了薄冰,鱼儿躲在水底。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一下子变得万籁俱寂。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往日叽叽喳喳的鸟儿声消失了,它们有的到遥远的南方过冬去了,有的躲在温暖的巢里享受幸福生活,可怜的寒号鸟,三三两两被冻死在树下,哪儿都没有一只鸟儿的踪影。一条条山路白茫茫一片,没有人走动留下的脚印。

啊,天气太冷了,人们躲在家里,围坐在炉火边,烤火取暖,四周都看不到人影。 在寒冷的江面上,肆虐的北风横行霸道,雪花西飞飞东飘飘,在寻找自己的天地。

江上却有一位身上披着蓑衣,头上戴斗笠的老头儿,独自坐在一只孤单单的小船上。他砸开河上的冰,拿出鱼杆,用冻僵的手挂上鱼饵,抛进水中。

他两手 *** 怀里,静静地坐在哪儿等待鱼儿上钩。 在这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显出一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

5. 《江雪》诗中的意境

意境:

这首诗意境清寒高洁,孤傲绝俗,堪称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典范。全文缪缪二十字,但每一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一个千山,一个万径,一个鸟飞绝,一个人踪灭,把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突然话锋一转,在这样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中,江面是有一只小船,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安静地钓鱼。一个孤,一个独,一个蓑笠翁,一个寒江雪,相互映衬,白皑皑,冷清清幽冷孤寒之感由然而生。

这是一幅江天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译文:

所有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43661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江雪》出自唐代柳宗元

原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6. 古诗江雪的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诗句的意思和道理写成首作文怎么写

例文

永州是湘南的一座美丽的文化古城,地理环境更是十分优越。碧绿的潇水穿城而过,秀丽群山环抱周围,放眼望去,山水映衬,满是绿色,犹如上帝精心打制的一块绿宝石,让这座古城永远放射着生命和青春的光彩。然而,永州古城最令人陶醉的景致还是雪景。当漫天大雪给群山换上银装时,到处是白皑皑的一片。在这个银色的世界里,潇水像套在古城脖子上的宝石项链,格外醒目,绿得发亮

那天,柳宗元下朝之后回家,彤云密布,天气阴霾。

想起自己的好朋友韩愈,在这样的日子被贬出京,远赴海边的潮州。这时候正好走在秦岭的山路上,顶风冒雪,吃尽辛苦,自己却无能为力。想到这里,温暖的火炉再也不能使他感觉舒适安然,也要到冰天雪地里去,和韩愈一样挨冻受苦,心里才会安定一些。于是,便带上小僮,冒着风雪,到渭河上去垂钓。

他们摇着小船到了渭河中央,这船非常简陋,一张顶篷四面进风,舱里已经积了一层雪。柳宗元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拿起钓竿,理好渔线,坐在船头,装模作样地钓起鱼来。钓鱼讲究心静,这时,柳宗元一点也没有心情钓鱼,韩愈的遭遇还一直压在他的心头,他只想孤独地思念他 。可是,却又一点也不能表现出来,要是让别人知道了,不测之祸便会降临。

忽然,他灵机一动,简单的框架已经有了。他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四周的景色。南面的秦岭山高峰陡,重重量叠;天空浓云密布,阴沉厚重,一只飞鸟也看不见;河岸上已经积雪近尺,一片白茫茫,不见一个行人,也遮住了任何生物的脚印蹄痕:“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有这两句铺垫,空旷寂寥的环境气氛跃然纸上,只有这水平如镜的河面上,一个忧国忧民、心情沉重的老头儿,孤独地垂钓。心里想着,我这是凭吊韩愈 —— 寒鱼么?可我的心思,一点也没在鱼上。韩愈他人也没死,也不能这么说。可 ‘韩’字是一定要要的,既然已经有了‘寒’,‘钓寒鱼’不押韵,鱼字是决不能用的。可是不说钓鱼,在这百里寒江,又钓些什么?千锤百练、字斟句酌,咬文嚼字,反复推敲,到最后,凝练成了这首千古绝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