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版个案观察记录范文集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1
【 #亲子教育# 导语】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那么,作为幼教该如何写个案观察记录?下面 考 网为您提供了精简版个案观察记录范文集萃,供您参考。

  【篇一】

  观察情况

  有一段时间,我班的宋欢雨小朋友总喜欢高声叫喊,遇到高兴的事情或不愉快的事总喜欢大声的叫喊,还几个小朋友跟着喊使教室里喧哗一片、吵吵嚷嚷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喜欢高声喊叫,不仅环境不安静,而且有的人喉咙也喊得嘶哑了。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成为乐观向上、积极向前的人格品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观察分析强调孩子对社会交往、合作、关心、劳动,学会做人等社会品质的形成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积极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善于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使孩子的潜能在各种开放、轻松、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于是,我就根据这一情况,及时地捕捉了生成契机,组织了一节音乐课——《开火车》。一开始,我便为小朋友弹了一首简单明快的小乐曲;接着又打开电视机,播放了一段事先录好的“乒乒乓措施与结果乓”、“叽里呱啦”、“沙——沙——”“桄榔桄榔”的声音,让幼儿说说哪个好听,哪个不好听。“那首乐曲好听,后面的声音乱七八糟,难听死了!”“吵死了,那么响,听起来烦!”小朋友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便告诉小朋友,好听的是乐音,它能使人心情愉快;不好听的是噪音,它的危害可多了!对我们来说,它会影响我们的心情,使我们变得烦躁,不能很好地生活学习。

  【篇二】

  梁嘉琪,中班的一个小女孩,也是我本学期的主要观察对象。她有一双大大的黑眼睛,长得十分乖巧可爱,这也是刚开始吸引我注意的原因。章文是一个比较安静内向的幼儿,平常话语不多,不经常主动举手或者参与同伴们的游戏或交流。观察情况今天的晨间活动是练习跳绳,待自由练习时,嘉琪一个人在一旁跳着。当有其他幼儿靠近时,她会说:“你让一下,你让一下。”渐渐的,很多幼儿开始相互比赛,大家你叫我,我叫你,但是没有人来叫嘉琪一起参加,嘉琪也没有想要参加的意思,离其他幼儿远远的。

  问题解析

  ①同伴是指与儿童相处的,且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一般的,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调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儿童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观察分析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接纳性是指儿童在同伴群体中被喜欢和接受的程度,包含受欢迎程度和社交地位两种属性。

  ②章文性格内向、慢性、好静、不爱说话,瘦瘦小小的她在应该是属于被忽视型儿童一类,在集体活动中,如体育游戏中的接力等,她并不主动参与,其他幼儿也不会来叫她一起玩。交往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且不善交往,孤独感比较重。

  应对举措

  ①对忽视行儿童采用行为训练法,也可采用认知和情感训练方法。使被忽视的幼儿的交往行为特征和社交地位都发生了显著的变措施与结果化。对5岁幼儿进行2周的训练,结果有效的促进了他们对友谊特性的认知发展,互相帮助和冲突解决的行为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②多多鼓励嘉琪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幼儿们团队合作的精神,互帮互助;通过故事等形式教导幼儿们友谊的认识,关心每一个伙伴

   【篇三】

  观察情况

  梁瑞鑫有许多她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特点。她性格孤僻、懦弱、爱哭,很少与人交谈、交往,我发现班里好象根本没有他喜欢或喜欢跟她玩的人。总是一个人蜷缩在座位上,怯生生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下楼梯时,他自觉地退到最后,等别的小朋友走完后,一个人慢慢地扶着栏杆下,对于教师的主动接近,她总是显得恐慌、紧张。通过与瑞鑫母亲的交谈,我了解到瑞鑫入园前这种情况不很明显。入园后,有一次看到同班的小朋友因为“犯错”被老师罚站后就变得事事恐惧。她妈妈经常这样评价瑞鑫:“这孩子就是胆子小,什么也不敢。”她还告诉我这样一件事:瑞鑫在家不敢开电视机。因为怕电视剧里面的剧情,所以每次开时,都是一只手捂住耳朵,一只手去开关,开一下就跑出老远,从自己观察、家长反应及侧面了解,我认为瑞鑫怯懦、畏缩性格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是心理承受能力弱。因为看到同伴被老师不正当的体罚产生了心理压力,害怕自己也受罚,所以时时处处小心。其次家长对孩子表现出的特殊性格没有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教育,而是消极地用“她就是胆子小”、“什么也不敢”来评价孩子,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思维定势——我不敢。另外,被家长过度娇惯、保护着的瑞鑫来园前缺少交往体验,入园后面对集体生活中不免要发生的争执、矛盾,无力处理,就干脆逃避、退缩。日子长了,这种怯懦、畏缩的性格也就自然形成了。

  通过家园联手,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加以引导和教育,让瑞鑫走出封闭的自我,消除怯懦心理,融入集体,变得勇敢起来。配班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及时沟通,保持联系,达成一致的教养共识和统一的评价标准。

  措施与结果

  (一)给孩子加倍的爱

  (二)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不漠视微小进步

  (三)选择交往伙伴,重归集体

  (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我能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