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服饰-长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满族男、女俊以长袍为主要服装,也称“旗服”,满语则为“衣介”,泛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男女所穿的衣袍。长袍腰身平直而修长,比汉服略窄,圆领或元宝领,右大襟,长可掩足,通常在下摆开叉,窄袖或马蹄袖口,袖子平时挽起,要暖手或对长辈、尊者行礼致敬时反起向下。

这种长袍的领口、前襟、侧叉至袖口均镶有不同花边。清初时期,镶边款式较为简洁清秀,后来层数逐渐增加,变得宽大而繁复,优势甚至盖过一半的衣布。除了镶边做装饰外,高官富商的冬季旗服更会以紫貂、玄狐等贵重毛皮做装饰点缀。民国以后成为“国服”的旗袍,便是由此旗服长袍演变而来。

男子长袍,如长衫,大襟、侧开叉、企领或圆领、长袖。大多风格素净,色调淡雅。明清科举时期以“青衿”借代秀才。长袍分为单、夹、棉及皮等。不同季节穿不同质地。镶边款式平实,不及女装镶边华丽。清初,男装长袍长至脚位,也曾短至及膝。后又长至脚踝:而衫形于清朝中期也曾流行宽松,袖口更阔至尺余。

民国时期,长袍为秋冬服,用绸缎、毛料、棉等较厚的布料。有黑、灰、青、褐及紫等颜色,内有夹棉絮,或衬裘里以作保暖。

春夏服则为长衫,用绸、麻等轻薄布料缝制,主要有月白色、灰色及黑色,也有如青色、深蓝色及褐色等较素的颜色。暗花或净色,暗花纹样除了一向有中国特色的重复图案外,开始有几何图样如西洋图案的格子、菱形及条纹等。

民国时的袍服制式为企领、窄袖、大襟,下长至过膝,左右侧脚开衩,由领口至大襟共有六排纽,而企领高约4至7厘米,身长110至140厘米,袖长约120至190。

(图七八为荣之菁客户定制夹棉长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