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费逵革命志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30

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天,陆费逵抵达武昌,次年与朋友共同出资1500元,在武昌横街开设新学界书店,亲自担任经理,书店主要销售《革命军》、《警世钟》和《猛回头》等革命书籍。同年,他加入革命党人的日知会,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并成为评议员,后来进一步加入同盟会,投身于推翻清朝的革命浪潮中。


到了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秋天,陆费逵辞去新学界书店经理一职,转任汉口《楚报》主笔。他因揭露时政弊端,特别是粤汉铁路借款密约,导致主笔张汉杰被捕,陆费逵本人也遭到通缉,《楚报》被湖广总督张之洞查封。为了避难,陆费逵逃至上海,受聘为昌明公司上海支店经理兼编辑,继续在出版界发挥影响力。


在逃往上海后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冬季,陆费逵在文明书局任职,担任职员和校长。此后,他开始在出版界崭露头角,先后在昌明司上海书店和文明书局担任经理、襄理兼编辑。1908年秋,他进入商务印书馆,担任国文部编辑,并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倡导教育救国论,强调国民教育、人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其新颖的思想备受瞩目。


1909年1月,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缩短在学年限》和《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两篇文章,分别提出了缩短学生在校时间、注重实践和简化汉字的主张,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先声。1912年,中华书局成立,陆费逵积极参与,起草并发表了《中华书局宣言书》,强调教科书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并推出革命性的《新中华教科书》,倡导孙中山的领导地位。


1918年秋,陆费逵组织灵学会,倡导振兴佛教,并受教育部委托推动国语运动。他创办国语专修学校,发行国音课本和制作国语留声片,积极推广白话文。1922年,他发表了关于简化汉字的论文,进一步推动汉字的简化运动,这些举措体现了他对教育和文化改革的持续关注和贡献。


扩展资料

陆费逵:(1886年9月17日,清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日─1941年7月9日),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中华书局创办人。汉族,浙江桐乡人。复姓陆费,名逵,字伯鸿,号少沧,幼名沧生,笔名有飞、冥飞、白等。原籍浙江桐乡,生于陕西汉中。母为李鸿章侄女,颇识诗书。儿子陆费铭中,女儿陆费铭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