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3-05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的原因
(一)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
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完善企业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根本任务在于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权力制衡,控制与激励并存的机制,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但在我国现阶段,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远未达到内部权力制衡的效果,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不少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据调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1%,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78.2%,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的47.7%,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主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董事会、监事会仍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职能的发挥有限,根本没有实现所有权与决策权的分离。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内部控制如“空中楼阁”,形同虚设,从而使得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机制缺乏,“放权”最终也成了放任自流。
(二)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权结构是指公司的流通股、法人股、国家股占全部外发股数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是企业组织形式的核心。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在企业层次上进行了法人化改革,国有企业改成公司,但并未触及国有资本出资主体的改革,国有资本的运作无人承担责任,这些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任命的,作为经营者他们受到诸多指标的约束,为了应付考核便采取造假的方法提升企业的业绩,以捞取个人的政治资本。据统计我国国有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比例高达68.4%,流通股在总股本中的比例仅为31.6%,从中可以看出即使将某上市公司流通股全部买进,也不能取得公司的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往往凭借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优势挺而走险,做出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而利于自身增长的短期行为。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
1、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的不合理,随之反映出激励机制的不健全。
2、股东自身缺乏产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政府仍会以各种方式干预公司的活动。
3、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存在问题,激励不足或激励不当都不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四)内部审计薄弱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和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审计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
1、企业内审定位不准确,造成对内审职能认识模糊。
2、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
3、内部审计员工素质偏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