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开发中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一 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大量的案例从哪里来呀

我们平常在表述过程当中说的案例,其实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案例,还有很多举例和事例,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它是人们所经历的 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案例一般包括三大要素。案例对于人们的学习,研究,生活借鉴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案例的教学是通过案例向人们传递有针对性的教育意义的有效载体。因此,人们常常把案例作为一种工具进行说服,进行思考,进行教育。故案例在人们的研究中形成了一定的书写格式,标准样式,为人们更好的适应案例情景提供很多方便(以上内容来自于度娘)。从定义当中我们看到,我们日常当中所举的举例、事例可能并不是课程当中所需的案例。

我叫郭美,是一位培训师。就我所接触的课程来说,我个人认为它是分两个层面的:
一是很多商业讲师的案例从哪里来,大多商业讲师的案例,来源于以前的工作经历,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公开出版的杂志刊物,据我所知,哈佛大学就有一个专门的案例教学中心,专门每年开发管理类商业案例并根据案例授课学习。

二是企业内部讲师的案例从哪里来,企业内部讲师的案例则更多来自于企业内部开发和标杆企业的实践,这些案例需要通过专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实践经验的萃取,我们STAK学习技术就有专门一门课程叫《专家经验萃取》,就是专门做这件事的,但是萃取出来以后未必一定以案例形式去呈现,有可能是课件,有可能是文档保存,甚至可能是一个管理手册。

二 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有什么不同吗

开发更偏向于实际制作,设计的话偏向于课程的创意,你可以再问问绿狐,毕竟绿狐就是钻研课程开发这一方面的。

三 郭美培训师问“课程设计与开发当中经常有人说培训目的和培训目标,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课程设计与开发当抄中经常会有人说到培训目的与培训目标,我们从小也经常会听到这两个词,但是很少有人能解释得清楚,我曾经听过两位老师解释过两种让我印象深刻的目的和目标的区别。
一位是日本的山口和人老师,我在他的MTP讲师认证课上曾经就这个问题咨询过他,他的回答是培训目的是你最终想要去的那个理想彼岸,而培训目标是你通过什么途径去到那个理想彼岸,因此我们会设定阶段性的培训目标,也就是培训课程中各个大纲的目标,去最终达成我们在授课中或课程结束后想要达成的目的。
另一位就是6D课程的周涛博士,在他的课程开发讲师认证课上,他用很简单的一句话解释了培训目的和培训目标的区别,他说培训目的是企业的收益,而培训目标是学员的收益,企业可以年收入几个亿,而和我学员的关系也就是我那一点手头上的工作而已,这个解释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其实仔细想想,两位老师的解释其实是不冲突的,只是表述方式不同而已,我个人理解前者山口老师的解释,更适合管理类课程的诠释,而后者周博士的表述,可能对于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专业人士来说,更直白,因此也就更适合技术类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四 课程开发和设计的不同

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设计课程目标,也就是说在课程之后,学员应该有怎样的具体行为转变,课程开发就是按照课程设计说明及要求完成课件制作的过程!

课程设计的过程就是设计施工蓝图的过程

课程设计关注的是外界 *** 对学员注意力水平的影响并编排好教学顺序,课程开发主要关注大脑对接受的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构建知识。

课程设计输出的是课程效果图+课程大纲;课程开发的具体课件:讲师手册、学员手册、演示文稿、讲师多媒体包

课程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定义课后的行为目标,基于学习的难度、知识点的特点及成人学习规律编排合理的教学顺序,然后基于成人注意力曲线规律及课程设计原则排列教学顺序,最后绘制课程心电图并撰写教学大纲;而课程开发的典型任务则是上图中的四个组成部分:开发教学事件、设计认知过程、开发课程学习材料、开发评价材料。

课程设计是一个方向性的东西以及标准性的东西,他对整个培训质量的贡献约占70%,而课程开发是一个执行与实现的过程,他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约30%。

课程设计的核心学科领域是行为心理学,而课程开发则更关注认知心理学,对于培训师以及课程设计师而言,这两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需要深入学习的。具体可以参考《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以及《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以及皮连生的《学习心理学》三本书籍!

五 课程建设与课程开发有什么不同

一、两者的意义不同:

1、课程建设的意义: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2、课程开发的意义:教育的目标是为属于某种文化的人进行该文化的传承和更新,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教育儿童成为有个人身份的成人.

另一个是向后代传递知识和技能,并让后代为适应他们所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现实的要求做准备。这两个目标是适应现实及个人和群体生存的基础,为实现目标,就要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

二、两者的包括的内容不同:

1、课程建设包括的内容:

(1)课程的规划设计,主要是解决设置什么课程、课程如何排序、课程标准是什么等问题,这一系列工作实际就是课程规划模式建设。

(2)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学过程,主要是解决怎样教才能实现培养目标等问题,这一系列工作实际就是教学模式建设。

2、课程开发包括的内容不同:

目前课程开发因其诉求不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各大高校为代表的学院式课程开发体系,另一类是以各大中型企业为代表的实战课程开发体系。学院式的课程开发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教学知识的系统、全面,教学内容讲究严谨、科学。企业实战课程开发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将教学知识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强,教学内容与工作联系紧密。

(5)课程设计与开发中的扩展阅读:

课程开发的原则:

1、超前性原则: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然而,办教育有教育的规律,培养人才具有周期性,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必须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作出准确分析和预测,为超前开发课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2、多元性原则: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和对劳动者知识结构的需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具有跨岗位、跨职业的能力。满足这种需求,就要开发多元化课程,如开设必修课、必选课、选修课、活动课等。

3、基础性原则:市场经济以盈利为主要标志,因而势必不断引进新设备、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办教育很难跟踪这种变化。与其“疲于追赶”,不如加强基础能力训练,增强学生潜在能力,设置基础性课程,如在财会专业中,加强会计基础知识教学,强化财会工作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基本操作规范的训练。

4、实践性原则:实现能力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实践教学,因此,设置课程既要充分体现岗位资格所需要实践的环节、内容,又要体现交叉复合岗位和职业的实践内容、形式,还要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

5、灵活性原则:课程设置在注重基础知识、实际操作、理论研究结构组合的同时,更要突出客观实际需要。在纵向上,要能组合出不同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如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可组合出企业营销策划人员;在横向上,要能够兼顾专业之间的配合,如财经类专业都需要财税金融知识和统计调查分析知识等。

六 课程设计和开发是什么关系

这个完全没什么关系吧
课程设计
一般就是对所学知识
经过实践后
设计一个类似产品
开发,就是针对客户需要来搞的

七 如何理解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关系

课程目标分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广义的课程目标
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狭义的课程目标
在狭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行为取向性目标
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是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与评价功能。
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行为目标取向的课程目标理论主要有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生成性课程目标
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
表现性课程目标
表现性目标,指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遭遇中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
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功能
2.调整课程结构
3.精选教学内容
4.改进教学方式
5.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
6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
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的综合。
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
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普通高中14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大都是指如下的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这绝不是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
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
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
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别完成的所有的教学目标时,这节课的教学工作也就结束了。不是吗
隐含的教学目标就是在教案中,不能写出来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隐含目标的内容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果将隐含目标在教案中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产生混乱,以至于不知道是哪一个学科了。
隐含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能体现出来,又不能影响教学主线。还要能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两者的含义不同。
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学生在课程相关素质或特征方面的变化。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
教学目标即教学目的和要求,专指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通过一个特定教学过程(如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是某种知识、某种技能、也可以是某种观念、态度的形成或获得。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通常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2) 两者的指导对象不同。
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的建设,而教学目标只是指导教学过程。
(3) 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
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如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厅、局、委、办等)、课程指导机构(如各教育厅、局、委、办下属的教研室)、师资培训基地(如师范院校的对口专业)、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与审核者、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只包括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4) 两者的概括程度不同。
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教学目标则相当具体、相当微观。
(5) 两者的灵活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往往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讨、推敲的结果,具有导向作用。课程目标一旦确立,轻易不会改动;而教学目标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状况的把握来制订的,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门课程在某学期、某堂课甚至某个教学活动环节上的教学目标是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更新的。
在看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充分认识两者的密切联系:
(1)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导向。
例如,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不仅包括有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内容,而且有与科学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还特别强调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过程以及基本方法。科学教师在确定每学期、每堂课甚至每个教学活动环节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落实课程目标,注意体现课程宗旨。
(2) 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
一切教学过程都必须以课程内容来支撑,不可能脱离课程而独立存在。小学科学课同样如此。课程目标明确了教学活动的方向,而教学目标就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精细化。当教师和学生在教科学、学科学的过程中互动的时候,就把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链接起来、融合在一起了。
综上所述,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