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版《鹿鼎记》中的“鳌府”看满清旗人的“称名不道姓”,你怎么看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03

张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记》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纷纷批评剧中人物的演技及服装道具等,别说与历史不吻合,就算与之前版本的比较也存在很多的槽点。甚至有一个桥段是朝廷去抄鳌拜的家,鳌拜家大门上挂着是牌匾是“鳌府”。这一片段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一个满族旗人怎么可能在自家的大门上挂着“鳌府”的牌匾呢?今天小编我就借着“鳌府”这个错误的常识来说说满族旗人的“称名不道姓”传统。

影视剧中对满族人姓名的称谓

在众多的关于清朝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对朝廷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对和珅的称呼经常是“和中堂”、“和二”;《康熙王朝》中下属对索额图和明珠的称呼常常是“索相”、“明相”;称呼肃顺为“肃中堂”等。这往往会使不懂满清历史的人以为和珅姓“和”,索额图姓“索”,肃顺姓“肃”,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和珅的姓氏是“钮钴禄”,索额图的姓氏是“赫舍里”,而肃顺更是跟皇帝是一家,姓“爱新觉罗”。之所以不称呼他们的姓氏,跟满族人“称名不道姓”的传统有关。

满族旗人姓氏的由来

满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以狩猎和游牧为主,后来慢慢发展到定居。满族人的姓氏大多以部落为姓,如叶赫部落称“叶赫那拉氏”,清朝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便是“叶赫那拉氏”;还有取自山川、河流、某地域的名称,如居住在宁古塔地区的便称“宁古塔氏”;还有使用女真旧姓的,如“完颜氏”、“瓜尔佳氏”;

满族旗人的姓名称谓

满族旗人的姓名称谓不像我们汉族似的,一个家族以一个字或两个字为姓,如“赵、钱、孙、李、欧阳、诸葛”等,满族旗人的姓氏一般都是几个字组成的,然后单看名字也区分不出亲人之间的辈分。如乾隆时期的朝廷重臣阿桂,他们家族的姓氏是“章佳氏”,阿桂的父亲叫阿克敦,阿桂的祖父叫阿思哈,祖孙三代的名字首字都是“阿”,不知情的人很容易将这三个名字理解为同一个辈分,而大家往往只称呼名不称呼姓,还很容易将名字中的“阿”理解为姓氏。


满清入主中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被汉族同化,传统的满族姓氏与汉族姓氏混合,产生了一种新的姓名现象,如上文提到的阿桂,由于大家经常只称名不称姓,很多时候就认为阿桂姓“阿”了。清朝灭亡后,很多满族姓氏为躲避祸害,纷纷将自己的姓氏改成汉姓,如满族的八大姓“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纳喇氏、钮祜禄氏”分别改为“佟、关、马、索、齐、富、那、郎”。清朝的皇室更是将“爱新觉罗”改为“金、赵、罗、荣”等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