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行政区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安县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变革。1949年9月12日,县人民政府成立,将全县划分为11个区,管理30个乡镇,随后增设至12个区。1950年4月,大嶝区划归南安县。1951年10月,行政区划调整为12个区,191个乡镇。


1952年8月,根据中央和省人民政府的指示,县内行政区划进一步细化,划分为19个区,207个乡、镇。1955年5月,大嶝区归属金门县,但仍由南安代管。同年10月,精简机构后,南安县变为16个区,213乡、6镇。随着农业合作化推进,1956年6月调整为9个区和95个乡镇。


1958年2月,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期间,实行撤区并乡,保留大嶝区,合并为36个乡、镇。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期间,成立了222个生产大队,政社合一。部分地区被划归泉州市管辖。1959年6月,县内人民公社数量减少,至年底有14个公社、286个生产队。


1961年8月,恢复区公所,改14个公社为11个区公所,至1965年5月,调整为18个公社。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南安行政区划进入新的阶段,全市辖22个乡镇,1988年12月止,共有15个镇、7个乡,以及众多的村(居)委会和小组。


今日的南安行政区划更为详细,包括3个街道、21个镇、2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以及32个社区和384个行政村。市人民政府驻溪美街道。




扩展资料

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三国东吴置县,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南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一度是闽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市土地面积2036平方公里,人口148万,海外侨胞300多万人,是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