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在明朝和清朝时有哪些官职可以授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4
1. 在明朝和清朝时期,举人是一种通过乡试(省试)的士人身份,具有一定的官职授予资格。
2. 举人可授予的官职通常不是直接担任高级官职,而是从较低级的官职开始,例如地方教官、县丞、主簿等。
3. 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初级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员工,他们有一定的待遇和补贴,但并非高级官员。
4. 在古代,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县级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初级职务人员,享受相应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5. 清代科举考试中,童生通过县试成为秀才,秀才进而通过省试成为举人。举人则有机会参加会试,进而考取进士,成为国家正式在编的官员。
6. 尽管举人具备一定的官职授予资格,但实际上并非所有举人都能直接担任官职,因为官职空缺有限。
7. 举人通常从事辅助性行政工作,如参加会试的路费由政府承担,其直系亲属可免除杂役,享受一定级别的待遇。
8. 多数举人参加会试未能考取进士,像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就曾多次会试不中,直到第九次才成功。
9. 为了给予多次落榜的举人机会,朝廷实行了特定的选拔制度,称为“大挑”。
10. “大挑”是针对连续多次落榜的举人的选拔制度,通过此方式,部分举人可以获得官职。
11. 被选中的举人最高可授予知县职位,而大多数人担任地方学校的教官。
12. 扩展资料中提到,清代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童生、秀才、举人、贡士。
13. 举人再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考中者称贡士,贡士还需参加殿试,殿试根据成绩分为三甲。
14. 殿试头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和三甲的进士分别有不同的官职安排。
15. 考中进士后的官员将根据等级授予不同官职,如翰林院修撰、编修等。
16. 在明、清时期,乡试中试的人被称为举人,也称作大会状、大春元。
17. 汉代的举人制度是通过地方官员荐举贤才,而非通过考试选拔。
18. 中了举人被称为“发解”、“发达”,在习惯上也被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