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小团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3-09
  1、主要内容
  张爱玲自传体小说《小团圆》,描写了女主人公九莉与有妇之夫邵之雍的一段爱情故事,九莉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与惊人的记忆,从幼年传统家族在新旧时代冲击中的争斗、观念对立的父母笼罩的阴影,到读书时女中千面百样的同学、战时人与人剑拔弩张的紧绷感,点点滴滴的细碎片段,无一不在她生命里刻下印记,并开出繁盛的文字。而就是这种特殊的文采,吸引了邵之雍天天来拜访九莉。他眼中的光彩像捧着一满杯的水,他说就算这文章是男人写的,也要去找他,所有能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22岁还没谈过恋爱的九莉,觉得这一段时间与生命里无论什么事都不一样,让她不顾一切,即使他是有妇之夫。
  2、简介
  《小团圆》是张爱玲最为神秘的作品,从1970年代开始创作至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在之前手稿也从未曝光,仅有好友宋淇、台湾皇冠文化集团社长平鑫涛等少数人看过手稿。《小团圆》可以看作是张爱玲本人自传性的小说,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传奇一生。
  3、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1995),中国女作家。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烬余录》等。1952年离开上海,1955年到美国,创作英文小说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已出版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以及长篇小说《十八春》、《赤地之恋》等。
第2个回答  2018-03-26

《小团圆》是张爱玲自己一生的写照。女主人公盛九莉,写的就是张爱玲自己。而邵之雍的原型,明显就是让张爱玲爱了半生的胡兰成。这本书虽叫小团圆,但讲述的是一个历经悲欢最终劳燕分飞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公盛九莉是位富家小姐,本来计划着去英国留学的她无奈遇上了二战没去成。到了香港读书的她成绩非常好,甚至还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但刚好又赶上日本人入侵香港。最欣赏她的教授死于日本人的炸弹之下,她拿到的奖学金也被嗜赌成性的母亲全部输掉。

在香港沦陷之后,她回到了上海,机缘巧合结识了风流才子邵之雍,九莉坚信自己的爱能让浪子回头金不换,和邵之雍坠入了爱河。在日本人占领上海之后,做了报社主编的邵之雍天天为汪伪政府歌功颂德,等到抗战结束,开始清算汉奸。邵之雍决定逃亡,在逃亡前,九莉坚持和其签下了婚书。我们耳熟能详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便是出自他们的婚书。但一直婚书又怎么能够束缚的了邵之雍这个浪子呢?当九莉费尽心思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拐骗了朋友父亲的小妾,两人同居很久了。之后漫长的岁月里,九莉与邵再次分离,只能依靠书信来往,可哪怕是在信里,邵还跟九莉夸赞身边其他女人。九莉此时才终于看清了邵之雍的渣男嘴脸,最后两个人分道扬镳。

《小团圆》是一部很特别的作品,不像一般的小说有叙事时间线,而是想到哪写到哪,很多人看起来会觉得没有条理很吃力,建议大家在看这本书之前,先了解张爱玲的生平,在这个基础上看,会轻松很多。

第3个回答  2018-03-09
在张爱玲去世14年之后,作家晚年最重要的遗作《小团圆》终于由皇冠文化集团出版,书未上市就已在华语世界引起轰动。《小团圆》大陆简体版依然将由张爱玲文集出版方十月文艺出版社在今年4月出版。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辞世,她生前曾在私人信件中表示要把《小团圆》手稿销毁。对于手稿违背张爱玲意愿出版,皇冠出版社总编辑卢春旭之前在香港表示,这主要是张爱玲挚友兼经纪人宋淇先生儿子宋以朗所做的决定。在卢春旭看来,在1976年的政治环境下,张爱玲出版《小团圆》可能会因为牵扯上汉奸惹上麻烦;而当年胡兰成人在台湾,如今事过境迁,当事人都过世,因此现在出版小说是时候了。
《小团圆》张爱玲浓缩毕生心血之作,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她最深知的人生。《小团圆》里至少包含了张爱玲三段感情,它的出版无疑将将掀起张爱玲考古热,为张爱玲研究开启一个藏宝箱。
第4个回答  2018-03-09
《小团圆》是张爱玲最为神秘的作品,从1970年代开始创作至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在之前手稿也从未曝光,仅有好友宋淇、台湾皇冠文化集团社长平鑫涛等少数人看过手稿。《小团圆》可以看作是张爱玲本人自传性的小说,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传奇一生。张爱玲曾抱怨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中写他们之间的事“夹缠不清”,在《小团圆》中读者可能会看到另一个版本的张胡之恋。 
  但张爱玲自己对这部小说反复修改,一直不满意。1976年林以亮在《私语张爱玲》中提到:张那时写了一个新的中篇《小团圆》,“《小团圆》正在润饰中。” 《小团圆》初稿写成之后,张爱玲曾幸福地告诉挚友:“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1993年7月30日,张爱玲致信平鑫涛,“《对照记》加《小团圆》书太厚,书价太高,《小团圆》恐怕年内也还没写完。还是先出《对照记》吧。”张爱玲本人一度同意将《小团圆》在1994年2月的“皇冠四十周年庆”时刊出,与《对照记》合集出单行本。
  但随着张爱玲本人身体不佳,其写作进度非常缓慢。1993年10月8日,张爱玲在给平鑫涛的信里说:“欣闻《对照记》将在11月后发表,《小团圆》一定要尽早写完,不再会对读者食言。”12月10日,张爱玲在给平鑫涛的信里说,“《小团圆》明年初绝对没有,等写得有点眉目了会提早来信告知。不过您不能拿它当回事,内容同《金锁记》与《私语》而较深入,有些读者会视为炒冷饭……” 《对照记》单行本于1994年6月出版,成为张爱玲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
  “《小团圆》要销毁,否则会惹非议”
  自1970年代开始创作《小团圆》,20年间已几易其稿,但在遗嘱中却要求将手稿“销毁”。在现存的张爱玲写给宋淇夫妇的一封信中,除了写明遗产处理问题外,还要求“《小团圆》小说要销毁”,并“不想立基金会作纪念”。张爱玲过世之后,张爱玲的遗物寄到了宋淇家中,遗物中,尚未完稿的《小团圆》有好几个版本;虽然张遗嘱中注明“销毁”,但张爱玲的好友平鑫涛和宋淇却同样“舍不得”。宋淇之子宋以朗此前曾透露,1967年,张爱玲寄《小团圆》初稿来,当时宋淇写了六页纸的复信,认为这作品不能公开,其中一点理由就是读者看了,不会注意其文学价值,只会认为作者是在写自己的经历,并可能引起非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