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5

1. 感人的文言文有那些

转载的·· 希望有帮助,好久没读古文了一、《短歌行》—激昂 慷慨之情,曹操的《短歌行》个人是最喜欢的,语句慷慨激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特别这几句。

和《蒿里行》中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样读起来新潮澎湃。

史事如烟,想起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这两句了。二、《离骚》 --悲愤 幽怨之情,屈原的《离骚》恐怕是最为悲愤的古文了,还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样的句子。

虽然读起让人默然垂泪,但是像“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和“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不禁莞尔,看来屈原也有点小自恋。

三、《与妻书》 – 凄凉 诀别之情,近代革命党人林觉民所作,江淹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是与自己深爱之人永别呢!司马迁云,“取与者,义之表也”。

可惜与国义,与家不义。四、《魏公子列传》 - 悲叹慨叹之情,这是我最喜欢的《史记》中的一篇,像当年魏公子窃符救赵,魏安厘王三十年,统帅五国军队,走蒙骜,打得秦军躲在函谷关内不敢出来。

可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世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无奈只得以酒色亡身。五、《哀江南赋》 -- 哀悼思乡之情,庾信兄身处北国异乡,却又见证了南朝的动乱,侯景之乱、梁朝灭亡,实是婉转怡人,催人泪下。

六、《吊屈原赋》 -- 凄怆相知之情,贾谊来湘水边上哀悼屈原,这恐怕是性情和经历最为相近的两个人了。司马迁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陆机云:诔缠绵而凄怆。七、《乐毅报燕王书》 – 垂叹垂丧之情,乐毅可谓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为报燕昭王知遇之恩,几灭齐国。

无奈燕惠王即位,竟然派骑劫代替他的职务,功亏一篑,只得逃亡赵国。而燕惠王派人召他回国,他婉言相拒,写了这个历史名篇。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八、《淮阴侯列传》 -- 凄壮慨叹之情,《史记》中名篇,太多经典的故事出自韩信了,想当年胯下之辱,背水一战,暗度陈仓,十面埋伏。

纵横天下,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和李牧、司马尚一样,可惜鹿死妇人之手,英雄一世,扼腕慨叹。

九、《陈情表》— 诚挚孝敬之情,李密的这篇文章不仅感动了晋武帝,还感动后世人无数。并且不为高官厚禄之引诱,不贪求富贵,不知道为啥读它老想起了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了。

十、《琵琶行》 – 凄寒哀戚之情,白居易的《琵琶行》写得好,前段时间看陈寅恪点评的更好!过于哀伤,但鉴于本人属女权主义者,作为结束。事实上,古代有非常非常多感人的文章,比如《孔雀东南飞》,《胡笳十八拍》,《别赋》,等等。

还有特别特别《报任安书》,实则这篇简直也是无可比拟,对知己李陵和个人的遭遇联系在了一起,尤其这几句,“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2. 感人的文言文有那些

转载的·· 希望有帮助,好久没读古文了

一、《短歌行》—激昂

慷慨之情,曹操的《短歌行》个人是最喜欢的,语句慷慨激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特别这几句。和《蒿里行》中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样读起来新潮澎湃。史事如烟,想起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这两句了。

二、《离骚》 --悲愤

幽怨之情,屈原的《离骚》恐怕是最为悲愤的古文了,还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样的句子。虽然读起让人默然垂泪,但是像“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和“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不禁莞尔,看来屈原也有点小自恋。

三、《与妻书》 – 凄凉

诀别之情,近代革命党人林觉民所作,江淹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是与自己深爱之人永别呢!司马迁云,“取与者,义之表也”。可惜与国义,与家不义。

四、《魏公子列传》 - 悲叹

慨叹之情,这是我最喜欢的《史记》中的一篇,像当年魏公子窃符救赵,魏安厘王三十年,统帅五国军队,走蒙骜,打得秦军躲在函谷关内不敢出来。可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世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无奈只得以酒色亡身。

五、《哀江南赋》 -- 哀悼

思乡之情,庾信兄身处北国异乡,却又见证了南朝的动乱,侯景之乱、梁朝灭亡,实是婉转怡人,催人泪下。

六、《吊屈原赋》 -- 凄怆

相知之情,贾谊来湘水边上哀悼屈原,这恐怕是性情和经历最为相近的两个人了。司马迁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陆机云:诔缠绵而凄怆。

七、《乐毅报燕王书》 – 垂叹

垂丧之情,乐毅可谓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为报燕昭王知遇之恩,几灭齐国。无奈燕惠王即位,竟然派骑劫代替他的职务,功亏一篑,只得逃亡赵国。而燕惠王派人召他回国,他婉言相拒,写了这个历史名篇。“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八、《淮阴侯列传》 -- 凄壮

慨叹之情,《史记》中名篇,太多经典的故事出自韩信了,想当年胯下之辱,背水一战,暗度陈仓,十面埋伏。,纵横天下,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和李牧、司马尚一样,可惜鹿死妇人之手,英雄一世,扼腕慨叹。

九、《陈情表》— 诚挚

孝敬之情,李密的这篇文章不仅感动了晋武帝,还感动后世人无数。并且不为高官厚禄之引诱,不贪求富贵,不知道为啥读它老想起了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了。

十、《琵琶行》 – 凄寒

哀戚之情,白居易的《琵琶行》写得好,前段时间看陈寅恪点评的更好!过于哀伤,但鉴于本人属女权主义者,作为结束。

事实上,古代有非常非常多感人的文章,比如《孔雀东南飞》,《胡笳十八拍》,《别赋》,等等。还有特别特别《报任安书》,实则这篇简直也是无可比拟,对知己李陵和个人的遭遇联系在了一起,尤其这几句,“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3. 求一句激荡人心让人感动的古文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沈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2)。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4. 关于感动的古文诗句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 屈原《国殇》

愁云淡淡雨潇潇。 —— 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 李商隐《端居》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 —— 曾允元《点绛唇·一夜东风》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 王昌龄《送柴侍御》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 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 李颀《古从军行》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 薛涛《送友人》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 李颀《古意》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 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 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5. 求一篇伤感的古文~~~

盛装伪笑语,相思半,犹奏离歌。奈何桥头,无语对孟婆。相思怨,化做想思泪,唤祢前生零落记忆…

_________题记

相思似海深,旧事入天远。落笔怎描相思怨,更使人,愁肠断。梧桐树,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摇曳惆怅,念祛千里烟波,惟洧泪千行。终不忘,伤叶待零,直至青丝鬓白。烛炬垂泪到天明,亦多可悲。半纸爱恋,一世相思,直至心哀尽。

奈何桥头,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彼岸,花开不败。一千年,花开不见叶,叶繁不见花,花花叶叶不相见,亦如你我。今世,愿化一叶红透忘川,只为唤你前世零落记忆。孟婆言,世间情仇终如梦。喝一碗汤,忘却前世忧伤。吾泣泪,轮回几多长,不堪忘,生死两茫茫…

若是今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若是来世缘未尽,宁负苍天不负卿。

6. 有哪些感人且深刻的古文故事值得推荐

[原文] 《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

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

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

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

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

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

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译文] 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

这时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顗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

等他从宫里出来,已经喝得晕乎乎的,王导和他招呼,他还是不理不睬,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叛军贼子,换个斗大金印带在身上(系肘,应该是说放到衣袖里,古人的长袖里一般有个兜,用来装东西)。”出去后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王导不知道(周顗)是救自己,反而衔恨他。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询问王导:“周顗和戴若思是南北两大才子,能当大官,没有可疑吧?”王导不回答。

又问:“那应该做个小官?”王导还不说话。王敦便说:“如果不配为官,那就杀了。”

王导还是沉默。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才发现周顗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

周顗一直在维护他,只是不在他面前表示出来而已。想到自己不负责的沉默,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家人说:“我虽然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我得不作为而死。

幽冥之中,我对不起这个良友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