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训练孩子读懂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0
你好,我是桦霖妈妈。

作为一个家有一年级、二年级俩娃的家长,陪作业的时候发现,孩子读不懂题才是作业不会做的关键。

1、教会孩子题目常用字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多字都不认识。特别是第一个月,几乎没几个认识的字,但是只要家长把题目读一遍,孩子很快就能领会题目的意思,并且能很快把答案写出来。所以我做了一件事,把经常在题目里的一些字特别挑出来,单独写了一张A4纸,写上拼音组上词,每天教孩子读几遍。很快,大部分的题目孩子都能读出来了。

2、让孩子指读题目。

在开始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的指着读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自己再指读一遍,要让孩子做到不漏掉题目的每一个,养成孩子细心的习惯。要知道,中国文字多一字少一字意思天差地别。孩子经常题目做错,很大部分都出在没有认真读题,一略而过,少看了那么几个字,导致理解错了题目意思。

3、平时都阅读

有些题目,即使读给孩子听了,孩子还是不懂题目是什么意思。这就跟平时的词汇积累有关系了。有些词汇组合在一起,孩子 就是不明白什么意思,需要家长掰碎了解释给孩子听。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关于训练孩子读懂题的一些小方法。其实这些方法同样可以用于领孩子阅读入门中。

家有二年级孩子,关于读懂题,也是有一番心得体验。

在女儿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问题女儿会做,但却做不好做不对,仔细一了解,发现原来是读题上出现了问题。

所以, 第一个需要明确的是,如果孩子这一题做错,先别急着批评,让孩子自己读一读,告诉我们这道题问的是什么?

女儿把自己理解的题意告诉我们,我们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于是给予纠正。这个过程里,她有一个理解的过程,而我们的纠正是建立在她做错的这部分。

有这个过程之后,很快一些常见题她就不会犯错,比如常见的选择题、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等等,题型是相对比较固定的。

第二个,则是孩子一些字不认识,对很多内容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这同样是可以举一反三,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让孩子试错的过程。

在做一些看图写话或者回答一些复杂一些问题的时候,找到孩子常犯的错误,之后我们可以重点来帮孩子去改变。

我们要有一个重要的心理预期,那就是:

孩子读不懂题是正常的,有问题就去面对,并且帮助孩子去解决,这个过程就是学习和成长。

那种孩子不能犯错,或者是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会错的想法,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为了不错更加不敢尝试。

第三,孩子读不懂题的背后,是词汇量掌握不够,阅读能力不足的体现。

从长远来看,需要从识字和阅读方面来入手。这些自然最好是从陪伴孩子来作亲子共读来入手,通过每天和孩子阅读,来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而阅读过程中再有一些互动与交流,对孩子的读题能力的提升会有很大好处。

孩子读懂数学题,就是所谓的数字阅读能力。

数字阅读能力,是将数字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能力 。

数字阅读、与抽象思维、空间想象、逻辑思维等等,都属于数学的底层能力。

但是不要被这些看似高深的字眼所吓倒,因为所有这些能力,都在孩子小时候的数学启蒙阶段都可以涉及到。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

孩子只有在感到安全的地方才有可能投入学习。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曾指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和 社会 上的根本诉求就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一个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从父母这里开始了追寻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而这两种感觉的底色便是一个孩子从家庭和父母那里得到的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学习更专心,学得也更轻松。

2. 【 生理原因】

人大脑的三个部分,爬虫脑、边缘脑、新皮质是分先后顺序发育完全的。负责处理语言学习、 情感 发展的是第二部分大脑边缘脑。它的发育完成在4岁左右。

4岁以后,才开始新皮质的发育。新皮质部分也被很多人称作是理性脑,也就是负责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功能。

但是4岁,又只是一个很宽泛的年龄,实际上,孩子在早几年的发育阶段都很不同,而且这也特别正常。

因此,把孩子放进一个虽然同龄、但很可能还不在一个发育阶段的班级里,对孩子来说并不是最优解。

3. 【效果最佳】

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用。与其让孩子在课堂上看黑板,在本子上去使劲儿学习,默写好几遍去记忆,不如家长与孩子沉浸在生活中去学习,让孩子去实际操练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3-4岁孩子的注意力,自然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放在课堂上几十分钟无疑是拔苗助长,打压积极性和兴趣。不如在生活中, 10分钟左右的互动的效果,要比班上几十分钟有效的多。

孩子从具体事物到数字抽象这个过渡阶段,不是上几堂课就解决的能力。而是需要在大量的生活实际场景中,不断启发,不断引导慢慢才能建立起来。

这些特点都最终指向,启蒙孩子数学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家里,由家长亲自来做的效果最好。

也许有些家长感到发怵,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承担起孩子数学启蒙的“重任”。其实,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基本的数学能力大部分家长在生活中都已经在使用。数学启蒙并不是被妖魔化了的那么难。

锻炼孩子的数字阅读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故事中融入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进行分析。

让两个孩子自己分饼干,一共有多少,每个人能分到多少。让孩子自己付款冰激凌,给5元,冰激凌多少钱,会找回来多少。

在城市里开车的车速是多少,在高速上的车速是多少,相差多少。

开50公里10分钟可以到达一个地方,如果开车100公里需要多久。

生活中充满了与数字息息相关的场景。

对孩子数字阅读思维的启蒙,不但让孩子在上学做应用题时,对题目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反过来,也是为孩子的建模能力打基础。

(建模就是把实际情况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对真实的实际生活场用数字进行还原。这虽然是高阶数学中的能力,但是它起始于数字阅读能力。)

读题是做题的第一步,对于后面的解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比起来训练,我更愿意用引导这个词。那如何引导孩子读懂题呢?

首先看这题是文科还是理科的?

文科(包括语文,英语, 历史 ,政治,地理等)题目

首先要和孩子一起了解是孩子没有明白题目的内容还是题目的要求。如果是没有理解题目的内容,那就需要加强阅读量,词汇量。还有可能就是孩子的某一章节,没有弄清楚,可以看一下,如果出错的都是那个章节,可以和孩子一起集中学习一下那个章节,比如孩子读完书之后,和我们讨论一下,那章的内容,也可以和孩子延申一下,找一下那个章节的故事,典故等等,这样更加有助于孩子理解,记忆深刻,而且也是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如果用的好,还可能改善亲子关系。

还有一种就是孩子没有清楚题目的要求,比如题目让选出错的,孩子理解为选出对的。填写题目中填写的是字母,还是数字还是词语等等,以及填写位置,或者写作中的论证角度理解不对,这个要加强孩子的专注程度还有细心。毕竟考试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孩子们为了尽快做完题目,做好题目,难免有不小心的时候,尤其是看到自己熟悉的内容,很开心,反而容易粗心。

理科(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信息技术)题目

理科的话,除了和上面文科类似,还有可能的远因是专业术语没有理解,运算方法以及步骤的要求以及公式记错等等,而且理科中的单位以及单位换算也容易出错。

专业术语有时候确实容易混淆,这个可以和孩子用做 游戏 的方式加强记忆。拿出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术语,写在不同的纸条上,然后抽签,抽到的人讲出纸条上的内容,最好举个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就更好了,更容易记忆。如果抽到的人不熟悉纸条上的内容,可以一起查找,查找后,分享自己的理解。

有一类容易出错的就是排序,把排序看错,比如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从远到近等等,这个只能靠细心。

自然以及物理中各种现象,各种力以及能量,过程分析,力以及能量的分析,这些都需要熟悉概念术语,以及相关的过程,非常容易忽略其中一个过程,这个多讨论才能理解。

最后寒假到了,陪写作业,陪补习不少,家长孩子都不容易,尽量和谐相处,过一个好年

作为学生,做作业或者考试过程中,要完成作业或者是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前提是必须会读题目,必须读懂题,理解题目含义,知道题目要求,才能有效完成作业,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小孩不认真读题的具体表现。

(1)、小孩在做作业或考试中,有些小孩根本不看题目,直接去做作业或者在考试中直接去答题。

(2)、看题目不认真,一目带过根本就不理解题目意思,不清楚题目要求下,直接做作业直接在考试中答题。

(3)、虽然看题目了,但在没有真正理解题目意思,根本不了解题目具体要求下,直接去做作业直接在考试中作答。

二、不认真读题的影响。

(1)、在做作业和考试时,不认真读题,就不知道题目所问所求,盲目作答往往会出错,直接影响到成绩。

(2)、这种不认真读题做法若长期坚持,就是一种不良习惯的养成,与能否正确完成作业,与考试能否正确作答有着密切关系。

(3)、是自己对待学业的一种表现,不认真读题往往体现出对待学习不认真不够重视。

三、怎么训练?

(1)、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教小孩如果去读题,让小孩从读题中知道题目所问所求,让小孩撑握答题技巧。

(2)、要反复读题,从反复读题中找出题目关键字关键词,了解题目意思找准题目要求,结合题目意思及要求去作答。

(3)、家长要加强指导,通过举例教学方式,让小孩懂得如何从一条题目中找到题目的关键字、词,让小孩怎么去理解题目要求,怎么找答题突破口,从加强指导中让小孩学会读题读懂题。

在现在的教育改革中,阅读被提上了名单,因为它不仅在今后的学习里,代表了你的学识深度和宽度,而且也是你人生路途上真正的朋友,因此很多的孩子们都开始注意到了它的重要性。就拿我来举例,在过去的教育里,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没有提出阅读要求,就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因此读懂题上面吃了很大的亏,总感觉题能读懂我,我读不懂它,尤其在应运题上面,更是完全懵圈。所以阅读量的上去,你的审题、解题才不会吃力,考试当中也会得心应手。

有些题目的类型,你虽读懂了,但是并不代表你真正的理解,因为有些题,就是为了迷惑你的,你稍不注意,就掉入人家的陷进里,所以审题要一字一句的去抠,不要轻轻带过,这样的审题习惯养成,对今后的学业,也是有害无利的。可见那个良好的习惯,都是从当下的小事开始,不要急于求成。

1动口阅读 读题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苏霍姆林基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可见阅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只有通过读题,才能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的思考作准备。由于年级段的不同,孩子的阅读题目的能力水平也不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识字少、理解能力薄弱我们就必需采取一些有计划、有目的的读题方法的指导。认真读题,读准题目。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经常发现许多同学喜欢直接用眼睛扫一遍题目就急于动笔,根本就不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因为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平时经常做的题目,但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 例如有这样一个道题:有21盆花,送给幼儿园一些还剩7盆,送给幼儿园多少盆? 对于这个题目大部分同学都只粗略的看了一眼就开始做题了。因为孩子们刚刚经历了7的乘法口诀,所以大部分孩子直接就写出了21除以7等于3。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让他们在读题时,读懂题目所给的条件,读清题目问的问题,要逐字逐句的理解清楚后再开始答题。另外,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2动手做题,动眼观察 孩子的审题能力的培养不光在于让他们去读题,还要让他们去多做题目。低年级的题目大部分很雷同,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多看写题目,多认识些题目,就能根据一些规律找到解题的方法。 如:每个花坛栽6棵花,3个花坛共栽多少棵花?每个花坛栽6棵花,18棵花栽了多少个花坛? 3个花坛栽了18棵花,平均每个花坛栽多少棵?这些题目大意是相同的,学生做多了,会自然而然的解答,并且找到它的规律性。所以,孩子接触的题目多了,在另一个方面来讲也是有利于审题能力的培养。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 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要有针对性。比如在学习《认识乘法》时,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孩子通过观察知道了鸡是3只3 只在一起的,兔子是2只2只在一起的。这就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主要的信息,以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数量间的特点和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3动手操作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低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我们还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摆摆放放。在低年级,有许多实际问题的信息需要到情境图中数一数得到。比如:《平均分》中,求10个圆片,每2个一份,分成了几份;10个圆片,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如果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往往会出现分现象,从而导致解题错误。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用圆片分一分,然后在独自填写。在操作时提醒学生注意比较每次操作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正确的分,仔细审题的目的。 折折剪剪。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 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如: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等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折拼拼,帮助学生有效地

读懂题,看似简单,但对很多孩子来说并不简单。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理解领悟能力也有限,特别是年龄小一些的孩子。但读懂题真的很重要,只有把题目读懂了,才有可能把题目做对,也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教学实践中也经常遇到学生不会读题或者读不懂题,导致作业错误率非常高。

要训练孩子读懂题,我感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带着孩子一起读题。特别是三年级以下的孩子,由于很多孩子对题目中的字认得不全或是不清,很多孩子就会误读,或者不去读题。作为家长,要耐心带着孩子一起读题目,逐字逐句读,让孩子慢慢理解题目的意思。这样,时间长了,孩子读题的能力就慢慢强了。

二是看着孩子读题。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有些没有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总是在读题时出现错漏,或者没有读懂题目意思就开始做题,结果错误一大篇。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个问题,一定要看着孩子读题,及时发现孩子读题过程中的错漏,及时指出更正。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读题能力也会明显提高。

三是引着孩子一起读题。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孩子读题的能力已经具备,但有些孩子可能平时比较粗心,或是没有养成读题过程中思考的习惯,造成读题粗疏,错误率较高。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引导着孩子去认真读题,可以问孩子题目讲了一个什么事情,给出了哪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通过这样问答,让孩子真正明白题目的意思及要求,并提出解题的思路。这样做,既是教孩子读题的方法,也是教孩子思考的方法,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读题和思考习惯十分重要。

以上是我粗浅的认识和经验,聪明的家长们,你们都是怎么训练孩子读题的能力的呢?

低年级的孩子考试的时候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审题不清,我家孩子扣分也多。怎样训练孩子读懂题目,我是从以下几点来着手的:

1、读题之前首先要扫清生字障碍,如果孩子识字量不够,家长要从旁辅导,逐字逐句地读给孩子听。而后让孩子自己再读一遍,弄清楚题目的意思。

2、其次,搞清楚题目给出的条件,划出关键字。尤其是在写作文的时候这点特别要注意,读懂条件,弄清题材,才不会下笔离题万里。另外教孩子将自己容易出错的、看漏的地方都标记出来,这样做题的时候就不会犯低级错误,比如把钩打成横线等等。

3、如果此时孩子已经明白了,就可以下笔写。如果孩子还一脸疑惑,家长可以让孩子再读一遍题目,仔细品味一番题目真正要考的知识点是哪里。大多数的题目孩子经过这样两次来回,都是能够解决的。实在不会做的,家长再给予提示。最后教孩子检查有没有漏做的地方。

4、平时多做些相关的练习题,同一种类型的题目做多了,孩子自然能够融会贯通。

5、家长多多鼓励孩子,逐渐放手。

6、多读书,丰富词汇量。词汇量大的孩子,见识广,理解能力强。

养成好习惯,孩子的成绩才会越来越棒。家长要学会引导,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当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的时候,他才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总之一句话,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

在补习班经常会遇到读不懂题目的孩子,我是按照下列的方法来解决,基本能解决80%的问题:

所谓抓关键词,其实就是信息过滤、抓重点。这一点孩子们完全是能做到的,用他们听得懂的话来说,就是“题目让你做什么?”

举个例子,“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这里面关键词就是“反义词”;再深化一点到阅读理解:“请写出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关键词就是“中心思想”;再到数学题:有鸭3只,鸡5只,总共有多少只小脚丫?,关键词就是“3,5,脚丫”,以此类推。

可以让孩子用铅笔在题目上的关键词划线,这是强提醒,一方面帮助孩子抓重点,另一个方面可以防止孩子粗心。

抓完关键词,就需要分析关键词,多数孩子是弄不明白所捕获的关键词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助。

例如上述的例子,“反义词”孩子不懂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此中的含义,而是引导他去课本、字典上找答案。

这个过程是很耗费时间的,因 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成为孩子的依赖。

重点在这里:即便你解释了或者是孩子“弄懂了”关键词的意思,也请一定让孩子趁热打铁,出几道相似题目让孩子熟悉一下。

任何一个技能都是从陌生到熟悉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即时的训练能直接加深孩子的印象,让孩子脱离似懂非懂的层面。

当然,我们意在让孩子弄懂题目的关键词含义,而不是出难题为难孩子。

孩子会读不懂题目是很简单的原因,他们天生就习惯了用机械记忆来进行学习,举个例子,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他会模仿大人说脏话粗口,但是实际上他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只是简单地模仿。

所以到要“理解”的层面时,孩子就会难以适应,他习惯了“直来直往”,现在他面对的是“山路十八弯”,难免会有不适应的情况,稍加训练孩子就能很好地掌握。

但如果家长是比较提倡提前教育的类型,那么机械记忆对于孩子的惯性就会更深刻些,要扭正也是困难一些。

举个例子,某个7岁孩子,从小被安排上了拼音班、数学班、英语班,他能朗朗上口的背古诗,做特定的计算也很快,但是一旦脱离了死记硬背的范畴,他的成绩就一落千丈(一般这种情况会在3年级出现),其实就是机械记忆的惯性使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