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介绍一件物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1. 用文言文介绍家里的一个物品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

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

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

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

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

予未信之。

……不知道这个行不行……写小石头山的 周敦颐的爱莲说也行吧 是写莲花的

2. 介绍一件工艺品 300字 要求用文言文形式

堂中几案上,置一玛瑙蟾蜍。丹珠胜火,通体乳白蕴黄,剔透喜人;背置多个金钱花瘤,偶藏几丝碧绿,若隐若现;四肢肌骨凸出,脚爪著墨色,跃然之态,惹人侧目;口街圆廓方孔招财进宝钱一枚,昂首鼓鳃,示人以骄憨之态。以手触之,竟觉其冷胜冰,宝物也,实乃冰缠丝玛瑙雕成。业中多有传说:冰缠丝玛瑙生于漠北极寒之处,人畜难达;更兼其含天地至灵寒气,能治一切刀毒热伤,常伴至杀至热至毒之物;故求者尚未觅得,多半已成上古至毒巨物的腹中之物。有求得此宝石者,必然是手拥多兵,刀枪火药犀利无比,寻宝手段超卓者……更让人觉遑言者,此石逾五万岁者即通天地灵性,闻活物气息竟知危,无腿脚却能远遁,使寻者常扼腕趺足,痛呼无缘。此等宝物,何异千年灵芝,人形首乌,着果参婴,史前恐龙!乌乎,得一闻已算有幸,今竟亲睹成形实物,吾前世何德能修来如此福缘耶?

旁者或曰:尔所言之物吾辈闻所来闻,讹人乎?

吾不独珍,亦非浅薄;以六旬年纪而为小儿作此戏文,实手痒耳。

子曰:非吾求童蒙,实童蒙求我也。

吾乃大人,岂与小儿一般见识——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以奉天时;天且弗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3. 写物品的文言文

写一个小石头山的----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

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

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

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

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

予未信之。

大意:

(一)自“自西山道口径北”至“类智者所施设也”

记叙小石城山景(奇,类智者所施设也)。

(二)自“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至“余未信之”

抒写美景“千百年不得一售”的叹惜之情。

主旨:(藉小石城山奇景不在中州,疑造物者之无)抒写自己怀才不遇,遭受贬谪的感叹。

(篇外)

文体:记叙文。

写莲花的------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1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4.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介绍一种物品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介绍一种物品 青瓜的自述 我叫青瓜,是五彩缤纷的蔬菜王国里的一位公民卅么?你说我和黄瓜有点像?当然啦,本来我俩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一家子嘛。

不瞒您说,黄瓜是我的老前辈。我是黄瓜的改良品种。

其实我和黄瓜还是有蛮大区别的,起码形象上我就比它酷得多:黄瓜常年身穿一件土里土气脑外衣,色彩暗淡不说,还没型没款,上面光溜溜的一点装饰品都没有;你再看我青瓜吧,一身充满前卫风格散发着青春活力的绿风衣,上面“钉”满许多可爱的小刺儿。别担心,这小刺儿绝没有仙人掌那样凶,不会造成流血事件。

我的脾气也比黄瓜牛得多,黄瓜早早地在春天就迫不及待上市了,而我总要坚守到硕果累累的秋天才心甘情愿地下架。不过,若是在大棚里,我的性格就“随和”多了,一年四季,你哪个时候需要我,我就哪个时候熟给你看。

当然脾气大是有道理的——我的块头比黄瓜壮得多,精便捡起一条来就有一斤多重! 别看我长得不怎么样,但瓜不可貌相,我注重的是“内在美”。我的营养十分丰富,据说在蔬菜维生素C含量排行榜上,位居前列。

人们喜欢我,各有理由。有的说:青瓜生吃清脆爽口,若是将其切片再放点酸醋、白糖、辣椒、芜美饰一下,那就更是“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有的说:青瓜熟吃更是美味可口,不论爆炒,做汤,都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可与山珍海味媲美!还有爱美人士竖起大拇指极力夸赞我。

青瓜是正宗地道纯天然的美容护肤品,有美白之奇效,若常以青瓜片贴脸。别说可以去掉脸上个创斑点暇疵,就算你是黑旋风也可以把你变成白旋风。

啊!我有这么大本事吗?默默地喜欢我就得了,别这么张扬嘛,免得我青瓜就要变红瓜了一一脸红了嘛。 我爱家乡的黄瓜 我爸爸家住在洞池,是当地有名的种菜能手,他种的黄瓜总是那样惹人喜爱。

春天,细雨沙沙,黄瓜藤好像在吮吸大地母亲的甘露,因而长势喜人。二月初,黄瓜藤有1尺多高了,爷爷、奶奶忙着用一人多高的毛竹给黄瓜藤搭架。

黄瓜藤上长出了卷须似的“触手”,触手牢牢地抓住竹竿往上攀。从这以后,它的藤蔓就顺着架往上长,越长越高,越长越壮。

黄瓜藤相互交错着,它的藤蔓有拇指那么粗。上面侧生着嫩绿的小叶子,就像撑开的手掌,一片接一片,非常茂盛。

叶子毛茸茸的,你一摸,还挺疼的呢!不久,黄瓜藤上开满了小花,像黄色的小喇叭,非常密集。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引来了成群唱着歌儿的蜜蜂,给宁静的菜园带来了生机。

过了几天,花凋谢了,从花凋谢处又长出像小青虫一样大小的小黄瓜,怪可爱的。过一两周,再去看那小黄瓜,小黄瓜已长成了大黄瓜了。

l尺左右长的黄瓜,垂直地挂在叶子下边,把黄瓜藤的腰都扯弯了。看着那一条条黄瓜,我嘴就馋,摘一条去洗,才发现上面还有小刺呢!我又拿起刷子,洗掉黄瓜上面的小刺和白粉,咬一口,又香又脆,清凉极了,越吃越爱吃。

黄瓜能止渴,又能当菜吃,还是美容品呢!黄瓜是家乡人民致富的“摇钱树”,我爱家乡的黄瓜。观察评点:本文生动具体地描述了黄瓜的生长过程,无论是藤、叶、花,还是黄瓜,都描摹得栩栩如生,令人喜爱。

如果没有对农村生活的长期体验,没有对黄瓜生长过程的仔细观察,难以写出这样具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的好文章!我心爱的望远镜 在我家里有许多新奇而有趣的玩具,有电动小汽车、会玩杂技的小飞机……这些我都喜欢。可是,我最心爱的还是那架放在小书橱里的天文望远镜。

因为它是王叔叔从一衣带水的友好邻国日本带给我的礼物 。记得“六一”节前,妈妈带我到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王叔叔家玩。

一进门,王叔叔就笑盈盈地说:“幼幼,来!叔叔今天送你一件节日礼物。”“真的?那太好啦!能让我看看吗?”我迫不及待地问。

“可以。”叔叔一边答应着,一边转身从屋里拿出一个穿着“花衣裳”的长方形盒子,说:“这是一架塑料做成的天文望远镜,日本的孩子可喜欢它哩!送给你,好好观察星星和月亮,长大也去研究宇宙吧!”我捧过望远镜镜盒,心里乐开了花,再一细看,这盒子比我手臂还长哩!王叔叔帮我打开盒子,一边装一边给我介绍。

原来,这望远镜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那个单管望远镜筒。

镜筒中间是银白色的,光溜溜亮闪闪,能照出我的小脸。两头是黑色的,装着镜片。

前面大的镜头叫物镜。平时,上面还有一个盖子保护镜片,后面和镜筒成直角的是目镜。

有趣的是镜筒上还有一个像钢笔那么大小的瞄准镜。它呀,不但使望远镜更漂亮了,还能帮助我更快地找到月亮和星星。

第二部分是金筒望远镜的三脚架,那是一个三只脚的黑亮塑料便杆,两枚金属小螺丝就将望远镜和三角架连在一起,粗一看还像一挺最新式的机关枪呢。我看着听着,不住地点头。

可惜回家以来,一连三天都是阴天,我急得直跺脚。好不容易第四天放晴了。

晚上,妈妈拿来我盼了好久的《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电影票,问我去不去。可这时,我的心早已被天文望远镜牢牢地吸引去了。

爸爸、妈妈走了,我小心翼翼地将望远镜装好,然后眯着眼,躬着腰,一声不响地俯在镜头上看。先看到了家里的窗框,再是黑幕似的夜。

5. 文言文物品介绍格式(可以举例,格式大概像本草纲目那样,只不过那

这个是介绍船的格式:

平江伯陈某始造平底浅船,则今粮船之制也。凡船制底为地,枋为宫墙,阴阳竹为覆瓦。伏狮前为阀阅,后为寝堂。桅为弓弩,弦篷为翼,橹为车马,纤为履鞋,绰索为鹰雕筋骨,招为先锋,舵为指挥主帅,锚为扎车营寨。

粮船初制,底长五丈二尺,其板厚二寸,采巨木楠为上,栗次之。头长九尺五寸,梢长九尺五寸。底阔九尺五寸,底头阔六尺,底梢阔五尺,头伏狮阔八尺,稍伏狮阔七尺,梁头一十四座。龙口梁阔一丈,深四尺,使风梁阔一丈四尺,深三尺八寸。后断水梁阔九尺,深四尺五寸。两廒共阔七尺六寸。此其初制,载米可近二千石(交兑每只止足五百石)。后运军造者私增身长二丈,首尾阔二尺余,其量可受三千石。而运河闸口原阔一丈二尺,差可渡过。凡今官坐船,其制尽同,第窗户之间宽其出径,加以精工彩饰而已。

凡造船先从底起,底面傍靠樯,上承栈,下亲地面。隔位列置者曰梁。两傍峻立者曰樯。盖樯巨木曰正枋,枋上曰弦。梁前竖桅位曰锚坛,坛底横木夹桅本者曰地龙,前后维曰伏狮,其下曰拿狮,伏狮下封头木曰连三枋。船头面中缺一方曰水井(其下藏缆索等物)。头面眉际树两木以系缆者曰将军柱。船尾下斜上者曰草鞋底,后封头下曰短枋,枋下曰挽脚梁,船梢掌舵所居,其上者野鸡篷(使风时,一人坐篷巅,收守篷索)。

凡舟身将十丈者,立桅必两,树中桅之位,折中过前二位,头桅又前丈余。粮船中桅长者以八丈为率,短者缩十之一二。其本入窗内亦丈余,悬篷之位约五六丈。头桅尺寸则不及中桅之半,篷纵横亦不敌三分之一。苏、湖六郡运米,其船多过石瓮桥下,且无江汉之险,故桅与篷尺寸全杀。若湖广、江西省舟,则过湖冲江无端风浪,故锚、缆、篷、桅必极尽制度而后无患。凡风篷尺寸,其则一视全舟横身,过则有患,不及则力软。

凡船篷其质,乃析篾成片织就,夹维竹条,逐块折叠,以俟悬挂。粮船中桅篷,合并十人力方克凑顶,头篷则两人带之有余。凡度篷索,先系空中寸圆木,关捩于桅巅之上,然后带索腰间缘木而上,三股交错而度之。凡风篷之力其末一叶,敌其本三叶。调匀和畅,顺风则绝顶张篷,行疾奔马。若风力洊至,则以次减下(遇风鼓急不下,以钩搭扯)。狂甚则只带一两叶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