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时光更有温度:如何提高Family time的质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需要一个人的神圣时间;提高家庭的生命质量,需要家庭行动,需要家庭神圣时间。在日常陪伴中,在保持生活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一些特别时光。此外,定制一些专属的家庭日,创造专属的家庭仪式感,增加家庭成员的参与程度。请相信,在家庭生活中,越投入时间、精力和感情,整个家庭的稳定性和生活质量就越高。

    1.日常特别时光

    日常生活中,在陪伴家人时,由于生活的琐碎性质,我们必须要分身去处理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可能做到每时每刻保持专注,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专属的特别时光。时时刻刻保持专注很难,但在一小段时光里专注却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在这里主要有几个原则:时间要专属,空间要专属,排除手机干扰,提前要预告,玩法要听对方的。比如陪伴孩子,可以选择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排除一切干扰,放下手机,让时间完全属于孩子,陪伴孩子做他想做的一切。选择在孩子的房间或者爬行垫上,创造一个专属空间,这样能增加父母与孩子的投入程度。记得提前跟孩子预告,比如说:再过10分钟,妈妈陪你做游戏,你准备好了吗?你想玩些什么呢?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可以选择符合月龄的游戏,比如我家宝宝现在对藏猫猫很感兴趣。特别时光很像是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制造一种仪式感,在这个碎片化时代,专注陪伴也需要刻意练习。

    2.举家外出日

    举家外出日也是一种定期的家庭仪式,在我们家的频率基本是每周一次,我和先生会带着宝宝去不同的商场、超市或餐厅,去品尝各种没吃过的美食,带着宝宝去游乐场玩滑梯海洋球或是去游泳,去超市采购食材和日用品,发现各种新鲜有趣好玩的东西,其实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早教机会,让宝宝触摸不同物品的质地,教宝宝去辨认颜色形状物品名称,给宝宝解释物品的功能和购买的流程。一直都觉得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也觉得教育是融入在生活当中的,我们既不能把责任推给老人和教育机构,也不能把教育和生活割裂开来。举家外出日也很考验两个人配合的默契程度,尤其在宝宝还小的时候,出门要带大包小包,随时要满足他吃喝拉撒睡玩的需求,我和先生就是在一次次外出中磨合的越来越默契,越来越不费力。

    3.角色互换日

    角色互换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体会他的状况,处境与感受,了解对方的难处和不易,也就更能够去宽容体谅。我和先生的工作性质刚好能时常能实现角色互换。我在高校担任教师,每周两个上午去上课,其余时间能够在家陪伴孩子。先生经营一家网球俱乐部,晚间、周末与假期比较忙,平时有空。在我上班时,先生独自在家照顾孩子,他就会明白照顾孩子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他会特别体谅我,在我没有睡好的夜晚,他都会主动承担起照顾宝宝的责任,让我好好休息,会跟我说:只要老公在,就不会让你累。什么时候你烦了,就出去玩几天,换换心情,豆宝交给老公。而我需要工作的早晨,八点的课,七点必须出门,一连上四个小时的课,再开一个小时的车回家,到家就中午一点钟了。相比之下,先生比我辛苦太多太多,他承担的责任比我大的多,要和几十个年龄性格不同的孩子及他们的家长相处,需要考虑场地教练各方面的因素,工作日晚上十点才完成训练,节假日和周末更是从早忙到晚,不工作的时候几乎都在陪我和宝宝。所以我很感激先生,用更多的尊重和爱去回报他。

    4.二人约会日

    有了宝宝之后,二人时光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所以,我们刻意留出时间专心的陪伴彼此,我们的约会日是周三与周日,周三由宝宝的姥姥代班照顾宝宝,先生送我去上班,中午下课后我们会一起吃顿饭,然后享受二人时光。周日先生中午有五六个小时的空闲,由宝宝的爷爷奶奶代班照顾宝宝,我们会在中午汇合,一起解锁一家新餐厅或者尝试没吃过的小吃。约会日我们会安排一些活动,可以是纯娱乐的唱歌看电影,可以是纯放松的去按摩,可以去新家看看装修进度,去看看家居用品,可以去书店或图书馆看看书,可以边吃甜品喝咖啡聊聊天,也可以尝试一些新鲜的项目,像是泡温泉,滑雪和密室逃脱。实际上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时光留下很多专属两人的难忘回忆。

    5.放飞自我日

    这个应该属于个人神圣时间的范畴,也安排在周日,周日除了和先生在一起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就是我的独处时间,利用珍贵的几个小时喝喝咖啡复复盘,有时候也会和姐妹们约个下午茶。暂时抛开其他身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和精力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心情也变得轻盈起来。再次回到家中,又感到自己元气满满,满血复活,用饱满的状态来承担好妈妈与妻子的角色,带着满满的爱意与感恩,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我们学习工作中讲求效率,就是为了在家庭生活中不讲效率。在家这个屋檐下,效率要为温度让位。我们不仅要为家庭分配一些专属时间,而且要用心规划这些时间,打造高品质的家庭时光。心无旁骛的暖心陪伴是我们送给自己,送给另一半,也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