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作为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过规律排序的教学活动,所以具备粗浅的规律排序经验,已掌握了 aabaab、abbabb的排序能力,本次教学活动既在帮助孩子巩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也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习新的排序规律。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aabaab、abbabb和 abcabc,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情感目标:在做珠帘、欣赏珠帘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美。

  技能目标: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 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小猴、小猪、小猫的图片;三条有规律的路;三个已粘有部分aabbcc规律的盘子;一根长绳子,上面穿有夹子;一条有aabbcc规律的围巾图片。

  2、学具:人手一根长纸条,一个固体胶、各色小圆片若干。

  3、经验准备:幼儿已有aababb、abbabb的排序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复习规律aabaab、abbabb,引出规律abcabc

  1、出示三种动物图片。

  2、逐一出示三条路,引导孩子发现aababb、abbabb和abcabc排列规律。

  (二)学习新规律aabbcc

  1、出示围巾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发现aabbcc的规律。

  2、观察围巾上的花纹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又有几个并排放在一起?

  3、引导孩子发现盘子上的规律,并接下去往下排。

  第一个集体排,还有两个请两个孩子上来比赛排,检查是否排对。

  4、小结:原来这三个盘子上的花纹也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三)操作,进一步巩固规律aabbcc

  1、做一串珠帘,要三种颜色有顺序地排。

  2、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人拿一根长纸片,从画着颜色的这一头开始粘,三个颜色有规律地排,一直到纸片粘满了,就把它挂到珠帘下面,用上面的夹子夹住。

  3、孩子操作。

  (四)欣赏漂亮的珠帘,感知规律美

  教学反思

  我设计了以“小熊请客”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与这些“动物”的互动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决大多数的孩子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也能正确地完成排序规律,但是在自己的讲解和孩子的操作中也有不足:

  1、在引导孩子感知aabbcc的排序规律时出示了一个圆盘,但当孩子全部粘贴完整之后,忽然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一个起始的标记,没有标记颜色就混在一起,规律不再那么清晰。

  2、我提供给孩子长纸条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根据规律粘贴,应该提示孩子当纸条已经不再有地方粘时,一个节结束的时候就不再往下粘了,而我们则应该 在孩子操作之前就要要提醒孩子将aa也要去掉,地方不够了就不再往下粘了。

  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做的前期准备有太多,包括教材的核心经验,知识点的正确把握等等,尤其是数学、科学领域,是不允许老师有丝毫的学科知识方面的偏差,甚至只是环节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教师都需要考虑周全才性,才能带给孩子最为科学的认知经验。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学习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对与错,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则。

   活动准备:

  有关所学的教学挂图《领域活动社会,我会分辨对与错》

   活动过程:

  边出示教育挂图,请幼儿在纸上写清题号,等教师念完内容后,请幼儿做记号进行判断。

  交流活动。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判断结果,并说出理由,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设立“对与”错专栏,收集幼儿平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画在专栏上,并请幼儿想办解决。如:

  别人向我借笔,我该怎么办?

  我爱玩的宝石积塑被别的小朋友先拿走了,我该怎么办?

  我玩滑梯时碰了别的小朋友,我该怎么办?

  我在玩玩具时,小明看见了,说他也想玩,我该怎么办?

  根据本班的小朋友现状,将小朋友间发生的行为问题编入故事,组织讨论,启发幼儿分辩对与错。

   活动延伸:

  每周末教师可选择一些幼儿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例介绍给幼儿,组织幼儿分析,讨论,以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练习踢球的技能,锻炼身体。

  2、幼儿能根据指令做动作,培养身体协调性。

  3、幼儿能积极参与足球的学习与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将若干小足球四散放在足球场,球门两个、圆形障碍物若干(幼儿绕 s型路线绕行)。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足球,引入本节课。

  2、教师带领幼儿做身体的拉伸练习。

  (二)基本部分

  1、根据指令做动作(接力赛)

  教师:小朋友已经上过几节课了,这一节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复习一下。

  教师:"首先跟小朋友们玩第一个游戏:听指令做动作"。我们先来练习一下。向上跳 向左跑 向右跑

  要求:男女分组,每一队的第一位小朋友手抱一个足球,当教师出发哨声响起,小朋友抱足球向老师方向跑去,教师会不断发出指令,游戏中的小朋友根据指令做动作,到达指定地点后,抱球快速返回,把球传递给第二位小朋友。游戏依次进行。

  (1)教师示范。

  (2)幼儿练习。

  (3)幼儿分组比赛。

  2、身体协调性游戏。

  (1)教师示范。

  (2)幼儿练习。

  (3)幼儿分组比赛。

  (三)游戏:足球对抗赛

  (1)幼儿男女各挑5个人分成红蓝两队,进行小规模的足球比赛。进球多的队获胜。

  (2)小结比赛情况,总结经验,再次进行比赛。

  (四)放松运动:幼儿坐在场地上,轻轻敲打肩、背、手、脚等部位,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本阶段的主题活动是“我在马路边”,在这一大背景下,孩子们乐于观察马路上的各种车辆,了解一些交通设施,并有兴趣地去识别马路上的一些标记。但孩子们的认识是比较表面的。就拿红绿灯来说吧,孩子们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孩子们有这种意识,但是,如何帮助幼儿将这种意识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就要依赖于孩子对其重要性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的理解。学习活动应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轴心,红绿灯则是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而且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觉得“三颗星星”这个故事也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非常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所以,我就以故事为切入口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幼儿生活经验的`迁移、提升,引发幼儿体验到红绿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并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

  同时,尝试将学习活动与我班特色教育——引导幼儿阅读、认读汉字相结合。而单纯地认读幼儿是不会感兴趣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图书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通过对图书地阅读,使幼儿将语言与图像进行联系,从而对文字产生兴趣。但是,中班幼儿阅读水平低,兴趣不高。然而他们对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就借助于儿童对故事的兴趣与理解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为认读汉字作铺垫。所以在活动的设计上既运用了故事多媒体的形式又结合了图书地阅读。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红绿灯的作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环境与材料创设:

  多媒体课件“三颗星星”、幼儿用书“三颗星星”、红绿灯翻牌、红黄绿三星

   活动过程:

  1、 情景导入

  根据三颗星星的颜色,为星星起名字。

  2、 课件演示、边讲边议、经验迁移

  设问:

  (1)、三颗星星都学到了什么本领?

  (2)、三颗星星到什么地方去了?三颗星星回到妈妈身边,妈妈感觉怎样?

  (3)、地球上出什么事了?怎么会出事的?

  (4)、为什么马路又畅通了?三颗星星在地球上做什么?

  (5)、红绿灯有什么本领?红绿灯是怎样指挥交通的?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红绿灯?除了红绿灯,你还看见过哪些指挥交通的灯?

  3、游戏:红绿灯

  4、图书阅读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2.能大胆的讲述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3.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调查表"成功与失败"幼儿姓名标签,儿歌《困难我不怕》

  幼儿经验,已阅读过图画书《狐狸和大熊》

   活动过程:

  一.回忆导入引导语:大熊最后成功地吃到自己种的果实吗?(吃到了)一开始大熊有没有吃到?为什么?(没有,因为被狡猾的大熊骗了)当时它的心情可能会怎样?(难过,气愤)小结:一开始大熊被狡猾的狐狸骗了,没能吃到自己种的果实,后来大熊动脑筋用智慧战胜了狐狸,成功保住了自己种的果实。

  二.游戏感知

  1.玩游戏"传球接力赛"感受成功与失败的不同心情。

  引导语:

  今天我们来玩"传球接力赛"的游戏,×个小朋友成一竖排,每人双手举到头顶,一次传球,先传完的小组为冠军组。

  2.分组进行比赛,决出冠军小组。

  3.交流对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引导语:

  胜利的小朋友现在又什么感受?失败的小朋友有什么想法?

  三.失败与成功

  1.教师请出班中的小能手现场表演,或者谈谈自己获得成功的事情,启发幼儿讨论本领是怎么学来的,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经历失败。

  引导语:

  表演的真棒,你们一开始就表现的这么好吗?

  2.教师出示调查表,引导幼儿记录自己是否经历过失败。

  引导语:你以前在家里,幼儿园里有过失败的经历吗?如果有过,就将你的名字标签贴在蓝色方格里,如果没有就贴在红色方格里。

  3.请幼儿述说自己失败的经历?知道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诚实勇敢的面对困难和失败,坚持不懈地努力,那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四.儿歌提升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困难我不怕》碰到困难时念一念这首儿歌,就会增加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附:儿歌《困难我不怕》

  我是坚强好宝宝困难我不怕勇敢坚持我最棒努力努力想办法困难困难不怕啦 不怕不怕不怕啦困难困难不怕啦 不怕不怕不怕啦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两腿夹球跳,进一步培养幼儿玩球的兴趣。

  2、培养游戏的规则和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松鼠家:海绵垫子、平衡木、铁圈、大箱子。

  2、欢快音乐

  3、皮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师:今天我们和皮球做游戏,先来做做皮球操。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玩球的准备动作,伸臂、跳跃、扭腰、转脚

  二、自由探索玩球的方法师:请小朋友与皮球做做游戏,等下把最好玩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幼儿交流玩法,请孩子介绍:你是怎么玩球的?

  三、难点练习,重点指导

  1、教师向幼儿分享"夹球跳",请幼儿自由练习。

  2、探索夹球跳不掉的方法,再次练习。

  师:夹球跳时出现什么问题?谁有好方法,不让球掉下去?

  重点练习夹球不掉下,教师数数。

  4、交流后,组织幼儿一起练习,教师引导幼儿边跳边数。

  要求幼儿跳时身体直、不掉球。

  四、游戏活动

  1、引出游戏名字《小松鼠运果子》,引起幼儿兴趣。

  2、介绍游戏、请一名幼儿示范。

  夹球跳过草地--过独木桥(把球顶在头上)--夹球跳过水坑

  3、集体游戏

  1)幼儿自由选择小组,为自己组数人数、并取队名。

  2)集体游戏,教师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宣布游戏开始。

  3)游戏后,交流。

  为什么输了?再次帮助幼儿提升夹球跳的方法。

  皮球还可以几个人玩?引导孩子想合作玩球的方法。

  五、放松运动引导幼儿把球当按摩器,给同伴敲敲背,滚动,给自己敲肩、手臂。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时,我先扮演松鼠妈妈带小松鼠在场地上走起来,做了一些小动物飞、走、跑、跳的动作,接下来我带着孩子们来到跑道上练习倒退走,让幼儿再一次熟悉倒退走。大概是孩子们看到场地很宽阔,不害怕了,都在很轻松地练习。然后,我以妈妈的身份对小松鼠说:孩子们,我们练了基本功,现在要帮妈妈做事情,可以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这时我把小松鼠分成4组,问他们想不想用比赛的形式,来比比谁运砖多,谁运得快。第一次比赛时,我主要要求他们稳稳地把果子运到,第二次比赛时,我要求他们运的快一点。第三次的时候,我们分了男女小朋友比赛。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小朋友都大胆地练习拖物倒退走。大家在轻松的气氛下,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

  反思这一次活动,我认为它好的地方在于富有童趣,灵活运用《小松鼠运果子》这个活动,使孩子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比赛中,孩子们兴趣很高,充满积极性。教案对老师来说能很好掌握的',但在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教案都能使幼儿容易掌握。如何能使孩子们学会正确的方法,更是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继续向其他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好的教育方法。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能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2、会用一句较完整的话表述小动物的家在哪里。

  3、能初步感受故事优美的语言和温馨的意境。

  活动准备:

  1、玩具:小蛋壳、小鸡、小金龟子各一只。

  2、图片:《小蛋壳》故事图片;池塘、泥洞、蜂箱、蜗牛的场景图片。

  3、胸饰:青蛙、蜗牛、蜜蜂、蚂蚁若干;蛋壳、金龟子妈妈各一个。

  4、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引出蛋壳。

  1、小小蛋儿滚来了,摸一摸、听一听,猜猜里面住的是谁?(幼儿猜)

  2、鸡宝宝出壳: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

  3、招呼小蛋壳:做小蛋壳的朋友,知道小蛋壳想找个宝宝住进来。

  二、设置场景,引导讨论。

  1、小蛋壳来到草地上。

  2、提问:“小蛋壳会遇到谁?它有家吗?它的家在哪里?”

  “没家,那小蛋壳做它的家行吗?”

  3、幼儿讨论,并回答。

  三、观看图片,欣赏故事。

  师:“小蛋壳最后到底做了谁的家呢?”——

  让幼儿带着疑问,欣赏故事《小蛋壳》。

  四、理解故事,练习对话。

  1、老师提问:“小蛋壳最后做了谁的家?小蛋壳曾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小蛋壳是怎么跟小青蛙说的呢?小青蛙是怎么说的?”……

  2、幼儿送小动物回家。

  “那小青蛙的家在哪儿呢?”请一名幼儿说说、贴贴。

  3、与小动物对话:“小青蛙,你有家吗?”

  “谢谢你,我有家了,池塘就是我的家。”……

  五、佩戴胸饰,表演故事。

  1、自选角色,佩戴胸饰。

  “小朋友们,那我们就来表演这个故事吧!”

  2、贴好标志后,小动物回家。

  3、老师扮演小蛋壳,找小动物住进蛋壳做的家。

  4、小蛋壳做了小金龟子的摇篮。

  六、结束活动

  唱着摇篮曲,一同摇着小宝宝走出活动室。

  附故事: 小 蛋 壳

  “鸡宝宝长大了,离开了我,我要去找一个小宝宝住进来,做它的家。”说着小蛋壳就咕噜咕噜地滚走了,走着走着它遇到了一只小青蛙,小蛋壳连忙问:“小青蛙,我做你的家吧?”小青蛙笑着说:“谢谢你!我有家,我的家在池塘里!”小蛋壳继续往前走,碰到了一只小蚂蚁,小蛋壳问:“小蚂蚁,我做你的家好吗?”小蚂蚁笑着说:“谢谢你!小蛋壳,我有家,我的家在泥洞里。”小蛋壳走呀走呀,迎面飞来一只小蜜蜂,小蛋壳连忙问:“小蜜蜂,我做你的家吧?”小蜜蜂笑着说:“谢谢你!我有家了,我的家在方方的蜂巢里。”小蛋壳又继续往前找,遇见了一只正在散步的小蜗牛,小蛋壳连忙迎上前问:“小蜗牛,我做你的家吧?”小蜗牛笑着说:“谢谢你!我有家了,我的家就在我的背上呢。”

  小蛋壳失望地往前走,一只金龟子路过这儿看见小蛋壳惊喜极了,“咦!一只小蛋壳,我的宝宝正缺个摇篮呢!这只小蛋壳做我宝宝的摇篮刚刚好!”它衔来一片花瓣铺在里面,小金龟子睡在里面舒服极了。妈妈唱着摇篮曲,唱着唱着小金龟子美美地睡着了,小蛋壳也甜甜地睡着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