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湘西记忆》第二十四篇 我的学校我的母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父亲在原始森林密布的几个乡干了2年医生,买回来大量木材,母亲和外婆请帮工终于把外婆的草屋变成了美丽的木屋。冬暖夏凉,住起来特别舒服吉祥。

    四处游荡吃百家饭游玩山水的我上学了,当时叫桥自湾长坪小学后来归桥自湾小学,最近改为廖汉生红军学校。

      校长就是阙本孝,儒雅肥胖很严肃的人,他家两个儿子就是带大家打飞棒的哥哥,他家闺女特美阙贵玉是我的小学初中大学校友,他儿子阙玉龙是我小学初中同学。

        我上学初插班2年纪,孩子们几十个,都好奇的看我,因为新来的陌生。阙校长让我朗诵书,我站起来就朗诵,结果全班哄堂大笑,老师也笑了,原来我老家的口音与他们不一样,怪异的很。

        不过我很快就融合在小朋友圈,一下课大伙就玩跳房子,抓子儿(小石头),跳绳子,玩弹弓,玩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打飞棒,打贝儿,我貌似男孩女孩的游戏样样都会,而且放学以后我可以不干活玩到最后离校。他们不一样,一放学就得回家放牛羊或者扯猪草。

        这里有个刚摘右派帽子的黎光星老师,花白的头发,也儒雅的老态龙钟,未老先衰,本村的大学生。书教的真好,有了他我们学校的成绩全乡镇都在前茅。

        有一次看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拿根竹棒带着学校很多学生围绕学校,公路一圈又一圈的耍金箍棒,一下失控,孩子们都不上学一直胡闹,导致老师们通批还告状到家长们,多半孩子被父母痛打了一顿,骂的日子延长了许久。

      我父母不在,黎老师找到我外婆,我有些害怕,不知道外婆会不会也打骂我。

      “你家霞儿比孙悟空厉害聪明,男孩子性格,他父母不在,你就多要她写作业看书。”

      “我家霞儿可爱读书了,我外孙中专的书她都看完了,饭都忘记吃。”外婆如实说。

      “哦,她是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好,表现不错。”黎老师没告状反而在外婆面前表扬我,让我没想到,心里很感激。

      第二天,我怯怯的到黎老师办公室,对他说:“我一定好好为你读书,考出好成绩到全乡拿名次。”

      黎老师听了哈哈大笑:“谢谢你,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我,也是为了你自己,为了祖国。"

    后来的日子他对我教育特别精心,让我一辈子感恩铭记。

    的确,我到校长家去的最多,他家哥哥姐姐们留得书真多,除了诗词有《读者》《十月》后来还有《小说月报》,让我迷上了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他是每月连载,让人着迷上瘾期待。开始我在他家读书,田妈妈还要给我填加碗筷吃饭,慢慢的可以把书借回家,看完我送还回去,不敢有半点弄脏或者搞破。再后来,学校有了阅览室,小人书兴起《闪闪红星》((小兵张嘎》《渡江侦查记》《红楼梦》《西游记》等等,看到高中时都还喜欢。从小我养成了记日记,写散文小说,写诗,沉庆在自我陶醉的乐园。

      学校周围很多土坟杂草丛生,老家这点好从不挖坟墓,夜晚不敢多留怕鬼。

      后来土地包产到户,连我,母亲,弟弟都分到了田地,村民们真的大度,母亲都不在外漂流了,回到外婆家开始了安居乐业一心送我们读书。

        记得放学回家,父亲回来了买了化肥,带着我和大弟弟周雄给玉米施肥,我们三把肥料放在玉米根下,第二天一看所有的玉米苗都烧死了,那一块玉米绝收,让全村人都笑话。

      父亲书生气,老异想开天,在地里最早种西瓜,结果不是被偷就是被涝死或者卖不出去,后来母亲再不理她一心种稻子花生玉米红薯土豆,外婆和母亲白天黑夜勤劳苦干丰收了,养了很多猪,熏腊肉卖猪肉发家。

   

  我很少写关于母亲的故事,不是没有故事而是故事很太多.

    母亲胡秀英很美,1.6米,在南方的山村是很高了,而且皮肤白皙,个子高挑,腰肢很好,最主要的是母亲话语少,很善良,还有文化,能断文识字.13岁的母亲,父亲就去世了,正好是58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生活很困难时期.母亲的父亲胡宗佩生病去世,雪上加霜.加上她妈妈和爸爸是表亲结婚,几个弟弟在1-3岁之间相继去世,就有一个最小的妹妹和她和她妈妈三个人住茅棚,吃野菜,菜糠长大.而妹妹也是在1976年大学毕业后自杀去世了.

    母亲13岁,就被迫辍学,和公社的人一起修水库,据说大家都照顾她,可怜她,也因为母亲的善良和美丽,得到大家的照顾,吃喝不愁.

    母亲长大了,却因为舅舅是国民党军官没不能去工作吃国家粮,但是村里很重视她,让她当了生产队的女队长,和村里一个当兵的人定亲了,谁知道这个兵要提干,因为母亲的成份不好就解除了婚约.母亲当时一定很痛苦,我想.母亲从来不提起这个人,但是后来我遇到这个人,他退伍当了本县税务干部,内心很看不起.正好,土匪出身的父亲在本镇医院工作,30岁了,也是因为出身不好,不允许和自己的娃娃亲结婚,2个人门当户对,结婚了.可能意识一样,出身一样,境遇一样,他们结婚后相敬如宾,一辈子都不吵架,恩爱过日子,安心送我和弟弟们读书做人.

  母亲在奶奶家,我具体不知道怎么过日子,我只知道母亲和婶婶们在挑选太爷爷的遗物,我大婶婶选了很多钱,银子,母亲就选了太爷爷生前的手不离手的铜茶壶,几本祖传的药书,但是在我儿时就举家又搬回外婆家住.原因是小姨1976年大学毕业后自杀去世了.

    母亲回到外婆家,我就记忆很清楚了.母亲白天在生产队劳动,回来就把自留地里种上瓜菜水果,养猪养鸡,基本家里的蛋肉有保障.母亲第二年就和父亲大兴土木,盖新木房子.全村的舅舅外公叔叔伯伯都来帮忙.抬木头抬木头.拉锯木板的拉锯木板,维修石级的维修石级,母亲和外婆,每年天不亮就要洗菜做饭,等到工人一来,就要早点,中午吃饭,晚上宵夜,忙的不可开交,不时母亲还要到集市买材料和肉,烟酒.全凭2条腿来回奔波.这样一整年,新房子修建的在当地算一流的了,上楼下木板,住起来很舒服,母亲在把台阶和院子都用青青石板铺平,整洁干净美观.

  母亲因为子女多,虽然小日子困苦但是爱干净利落.衣服洗的一尘不染,补丁整齐 如画. 屋子里外都没有灰尘,院子里无杂草蚊虫,这在农村是难得可贵.1978年开始,田土承包了,母亲为了节约还自己耕水田旱地,赶季节的活才要村民帮忙.很多同学都为了帮助家里农活,辍学.母亲鼓励我们加油学习,好好学习.到我上大学,弟弟们都考上高中了,母亲每年养5-6头猪,全部卖掉,就留下一点猪头肉,猪内脏给自己家过年.新衣服有那么几年全家都没有添置.为了挣钱,母亲农闲时,在学校门口卖油粑粑,冰棒,还有酸菜,,补贴家用.家里还种西瓜,玉米种子,花生,一些赚钱些的农作物.母亲又瘦又黑,但是一天都笑咪咪的.因为3个孩子学习成绩都好,有希望.母亲在我上学的路上,背着父亲还给我塞些零用钱,说女孩子用的着.

  我大学毕业那年,,大弟弟也上大学,外婆病倒了,父亲病倒了.家里一分钱都没有,我上班去的离别时刻,我骗妈妈有路费,母亲外婆父亲全家摸泪,母亲都有几丝白发,母亲的手在口袋里习惯的摸钱,什么都没有,很黯然.我在遥远的江苏工作了,能挣钱了.有钱就寄回家,过年都没有回去,节省路费.外婆去世,母亲不允许父亲写信告诉我,怕我在外担心.

  母亲最美好的日子是我大弟弟也工作了,就小弟弟一个人读大一,父亲的病好像也好起来了.母亲又胖了点,白起来了,加上我结婚生孩子在北京开始创业开公司. 50岁的母亲看起来像40岁.

    50岁这年,父亲突然去世.母亲一下白发丛生,白了一半.等我带孩子回去奔丧,母亲憔悴成皮包骨.可怜的母亲又孤苦伶仃了.看见活泼的外孙,母亲没有哭,小心的热水,给孩子洗澡,喂牛奶,还抱着孩子来回的走动.母亲面对了太多的死亡,永远照顾着活着的亲人,把痛苦深深的埋在心底.我后来把母亲带回北京,和我同住带孩子做饭,假期节日弟弟们都来北京.

  母亲学会了普通话,和北京的老人们关系很好.8年后的一个8月5日,母亲一个人发呆,我以为她病了,母亲告诉我那天是父亲的忌日,母亲怀恋父亲,所以有一年我带着母亲回老家,给父亲和外婆烧香纸扫墓.

    离婚时,我什么也没有告诉母亲.有天母亲发现我浑身青一块紫一块,就知道我又土匪脾气爆发双打了.什么都不劝,要我不要为难孩子的爸爸,他是我家的恩人,是孩子的爸爸.更没有劝我不离,她知道我如果不离婚,可能连生命都危险了,我敢动刀砍人.母亲一夜之间白发矍铄.但是母亲还是坚持送我孩子上学,仔细的照料身体虚弱的我.

    我开公司,一切顺利.母亲看见我恢复的好,又惦记广州的大弟弟的儿子上学无人接送.又飞到广州,像在我家一样接送孩子,做饭照料.每次我到广州,母亲都开口要我给弟弟买房子.我又不好拒绝,实在口袋的没有钱.只好打哈哈,基本都不敢去看她老人家了.有年春节我也没有去广州,是身体实在不好,怕母亲担心.某一天,母亲笑着打来电话,告诉我,大弟弟家拿到了新房子的钥匙,小弟弟在深圳也安心买房子了.我很开心,多年没有看见母亲如此爽朗的笑了,虽然是在电话里.我自己也很安慰,出点钱帮助弟弟们安家乐业,举家幸福.

      我这人几十年大起大落习惯了,母亲老是担心我。老规劝我别再拼命了,孩子教育的好大了就会养我。

      母亲老了装饭菜的碗能递到每个人手里,几十年如此无怨无悔。子孙后代就是她的命根子她的希望。闲暇时间母亲就看新闻玩微信,不唠唠叨叨给年轻人添堵。母亲人缘好,她的同学朋友子侄常有奔波千里来看她,我们也开心。

    最好的教育应该除了学校,还有温暖价值观积极向上的家庭。

 

    后来我们班真的都成绩还可以,五年级大部分去了廖汉生红军学校,直接升初中。

        初中班主任陈国权是工农兵大学毕业的,脾气大点,书是真的教的好,尤其是古诗词,比我大学和高中老师都博学,他教诗词博古论今振振有词,最搞笑的是摇头晃脑自我陶醉,真的撼动人心。其它老师水平太次不一一描述。我一心学古诗词,经常参加全县的作文比赛,他都淳淳教育指导,受益一生,后来我转学到凉水口中学继续求学,又遇到国学特棒的刘之用老师,更加热爱古诗词,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