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HR为什么和其他互联网的HR不同,那么引人关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0

因为阿里巴巴的hr都是站在马云的角度,用鼻孔视人 ,所以他可以牛逼哄哄的,扯张虎皮做大旗……。

怕就怕原来 hr亲手劝退的核心关键岗位员工,被传竞争对手又翻倍待遇重用,老板闻信后又下死命令, Hr必须将该员工请回公司,而且不惜一切代价的那种, Hr自觉 脸面全无,结局无法挽回,只能自个卷起铺盖辞职走人!

作为一个曾经接触阿里,经常参加阿里各种培训学习的阿里外包人员,这样说,阿里任何层级组织都会有专门的HR,对该组织的所有人员进行监督,HR可以决定你的绩效奖金晋升降职去留。同一层级里HR是独立的,实线汇报对象是上一层级的HR,虚线汇报对象是部门LD,可以说她比你的LD,更能决定你的一切,个人是非常讨厌同层级的HR的,所了解的这一类人都特别能装逼,特别的虚伪,永远都在挑别人的毛病,都认为只有自己是最符合阿里价值观的,别人都有问题。一句话:我永远不会和在阿里做过HR的人成为朋友或者兄弟。看不顺眼。

这是因为阿里的hr的权利比其他公司的hr权利大,能够直接把人开掉,所以有时候hr与员工的矛盾比较突出,也比其他的公司多。

阿里的hr有政委的称号,可想而知hr的权利有多大,他们对于员工任免具有一票否决权,当他们看不顺眼某某员工的时候,就会直接动用权利的大棒,把你给稿走,比上级领导的权利都大,而其他的绝大部分公司hr所不具有的权利,而且由于阿里是全中国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公司,实力强大,而且待遇优厚,所以对于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大,人们都争破头想进去,作为选拔人才的hr在这过程中难免会膨胀,会觉得阿里不缺人才,我的offer都挣着抢着要,还用去考虑一个候选人的心情吗?所以它的态度久而久之的容易养成比较强势、傲慢、无理、甚至是那种爱理不理的态度。对于候选人的问题,以及合理诉求都爱理不理,甚至无视。给候选人包括像我也会觉得体验非常差,而且在工作过程中它竟然拥有一票否决权,那么你的生死都会在他的一念之间,可想而知关系肯定会比较的剑拔弩张,甚至恶语相向。

实际上有时候hr态度比较傲慢的情况,在其他大公司也会出现,但是一般来说态度都还可以,而且hr的权利也没那么大,而且平时交流也不多,所以一般关系都还可以。但是阿里hr的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第一,在别的公司HR可能叫人事行政或者其他,但在阿里,HR被称为“政委”,所以听上去就很有权利的样子。阿里的员工非常多,部门也很杂,但依旧希望在跨区域发展的背景下,一线员工依然能保持价值观的传承,同时业务和人力资源培养方面,有快捷的支持,政委体系就是一个巧妙的载体。所以阿里在2004年-2005年推出了政委体系。这个体系也很著名,马老师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过。

第二,在阿里,政委与传统HR相比,更贴近业务,阿里政委,包括现在的BP模式,是希望把传统的HR部门拆掉,把BP派驻到业务线,让政委更贴近业务线,更了解业务,更有效地支持和服务。

同时,阿里最强调的也是价值观,而价值观推广是全方位的,从招聘,培训到人员选拔,绩效考评,文化建设活动等等,所以在阿里HR在某些事情上的确是有发言权的。

但还是要就事论事,不是说所有的事HR都有决定权的。

至于为什么要把HR作为主要矛盾点这个事情,就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可能要去问阿里的公关了。

阿里政委体系是组织能力的保证,彭蕾说我的工作就是保证马云的决策是正确的决策。互联网公司通过试错、迭代、进化来满足客户需求。产品经理的理性与人力资源的感性结合才能雌雄同体。

我曾经给公司面试过一个CTO,他背景、技术都非常好,但最终他入职了阿里,P9。后来约他吃饭,聊他面试的过程,他说阿里6轮面试,其中有两轮HR面试,阿里的HR比非常专业。我问他究竟如何专业,他说对业务理解的非常透彻,而不是一味的问人力相关的问题。可能这也是阿里HR与一般公司HR的差距吧[微笑]

因为阿里的HR有一票否决权!

其他公司的没有!

由于阿里的人力资源体系太过庞大?发展历程有些复杂,所以我就选择绩效考核为例分析阿里HR的特点。

绩效考核属于阿里“三板斧”战略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考核制度当属“271”淘汰制,即表现出色的人员占20%、表现一般的人员占70%、表现较差的人员占10%,而奖励资源会向20%的人员倾斜,占比在40%-50%之间,表现一般的人员获得剩下的奖励资源,剩下10%的人员无奖金无加薪,所以抓住“2”、解决“1”成为阿里日常管理的重点。

阿里是如何筛选并淘汰10%人员的?

首先阿里的考核范围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针对团队内部,对不同职级的人员进行考核筛选;横向比较针对同一职级不同人员进行。

同时从个人层面实施“361”制度,即按照KPI评分将3.75-5分、3.25-3.75分、3-3.25分按30%、60%、10%的人员占比进行划分,奖励分配原则如上。

这样的好处是考核范围较为全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考核的公平性。

其次,阿里还实行“双轨制”,即考核内容中业务&价值观各占50%

在业务方面,部门考核负责人会对下属设立5个或以下的KPI,在销售团队中一般分为签单率、续签服务、培训成果、团队建设、个人成长,对个人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

在价值观方面,从2004年开始,阿里的价值观考核内容不断变化,期间“六脉神剑”、“独孤九剑”、“九阳真经”等价值观内容不断出新,但是“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是一直未曾变化的,所以这三点一直是阿里考核员工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在湖畔大学的培训考核中,会以业绩表现和价值观践行情况将学员划分为“明星”、“野狗”、“牛”、“狗”、“兔子”五种类型,并针对“野狗”实行严格的淘汰制、针对“兔子”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过程。

而许多初创形的互联网公司其实并不重视价值观考核,因为它是主观占比非常重的考核指标,如果没有成熟的考核体系以及企业文化土壤,多数价值观考核只能落于纸面难以实际执行。

但“双轨制”也带来一大问题: HR部门职权被放大。 所以一旦HR在考核方面有所偏向的话,会导致职级之间、部门之间的矛盾被放大。

如何克服这一困难?

在考核总制度上,阿里巴巴不断做出改变,包括明确HR与其他部门在考核方面的职能权限、将更多指标制定权限分散至业务部门、提高部门上级和同级考核分数的占比、制定层级考核形式,将P5作为层级分水岭,从而明确HR的考核范围。

当然我觉得现在阿里的HR职权放大问题并未完全得到解决,但是我觉得HR职权放大是阿里采取特殊考核方式所必经的阶段,而我觉得解决思路在于HR的考核计划是否能更多地对接一线业务。

众所周知的,阿里巴巴是厂家入驻的平台,就以这个企业来说就是很受职场人关注的!

阿里巴巴的HR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高傲、冷漠。

话说某年面试。

一面,笔试,然后两个技术人员面,感觉还靠谱。完事让我等会,面试官去请部门总监来二面。
等了半小时,答复部门总监开会,下次再约。

半个月后HR通知二面。刚进会议室,HR说她有事,你们聊。聊得也还行,感觉也算靠谱。完事让我等会,总监去请HR继续面。
等了半小时,电话说HR没空,后续电面。

半个多月后HR电话问我为什么想跳槽,什么职业规划,当前薪酬等常规问题。最后问我有什么要问的,其实这时基本肯定即使给我offer我也不会去,所以我问什么时候能有最终结果,HR信誓旦旦的说三天。

再过半个月HR给了一个offer,大姐,快两个月了,现在找我是觉得我两个月都找不到工作?

结论先行:阿里的HR,在阿里内部被称为“小政委”,顾名思义就是“掌握生杀大权”。


我们现在来说说阿里的HR为什么那么引人关注?

主要分为以下3个纬度:

所以,阿里的HR,肩膀上扛着很大的责任。

我之前在阿里待过一段时间,说一下我同事的一个例子: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阿里HR在阿里的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