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三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3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奇异的植物世界》: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小星和同学们到植物园参观,农艺师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几种奇异的植物的事。通过本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嚼、醉、蚌”等生字,会写“园、导”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植物奇异的地方各在哪里。

  【重点难点】

  1、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这几种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知道的奇异的东西有哪些呢?(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请农艺师李叔叔当向导,去植物园参观一下,看看那里有什么有趣的、奇异的东西。

  二、提出学习要求

  1、自由组合学习小组。

  2、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顺。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从文中画出“会认字”和“会写字”。

  3、同桌互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植物。

  4、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5、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卡片认读)。

  6、指导写好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上的范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难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写好?

  (2)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参观完植物园后,能不能说说你的感想?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的?小组合作解疑。

  五、课后交流,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奇异的植物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交流评价

  把你搜集到的奇异的植物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互相交流,选出的向全班展示。

  二、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奇异的植物。

  2、从文中找出这几种植物,理解“奇异”的意思。

  3、小组学习,思考:这几种植物奇异的地方分别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来。

  (1)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说,选出说得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

  (2)师小结。

  4、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们见到这些植物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体会这些植物的“奇异”。

  5、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们按照什么路线去参观的。

  6、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7、课堂拓展。

  课文是按同学们参观植物园时行走路线的顺序来写的。在习作中,同学们应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事物。

  三、指导朗读,积累词汇

  1、过渡:同学们见到不同的植物时感受是不一样的,课文分别用了什么词来描写的,请在文中找一找。

  2、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如理解“奇怪”“惊叫”“好奇”等词的意思以及语气的变化。

  3、自由说说你喜欢哪些词语,并记住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参观完奇异的植物园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小组交流。

  2、自然界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还有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课后找找课外读物,认真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3、你还知道哪些奇异的植物?说给大家听。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乞巧》: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搜集诗人林杰的资料。

  3、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教师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2、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与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乞巧)

  3、板书:乞巧,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认记“乞”字。

  对于“乞”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区分“乞”与“气”)再读课题。

  2、理解“乞巧”

  你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吗?快打开书看看注释吧。

  3、除了题目,你还能在哪儿找到“乞巧”这个词呢?(在诗句的第三行)第二个“乞巧”与题目的“乞巧”意思一样吗?我们先打上问号,等一下再来理解。

  4、认识诗人

  有谁知道诗人林杰是怎样一位诗人呢?介绍一些大家想知道的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相机补充。

  5、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朗读要求: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学习古诗中的生字,并把古诗读通顺。

  6、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正音:(宵————霄)(“宵”是宝盖头,“霄”是雨字头)(宵————晚上,霄————天空)

  7、书写“霄”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看后练习。

  8、再读古诗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读不懂的地方请作好标记。读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一)学习第一、二行诗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碧霄)(板书:看碧霄)

  师: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学生欣赏并朗读诗句。

  师:七夕这天看到这样的“碧霄”你想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牛郎织女在这天晚上渡河桥相聚。)(板书:渡河桥)

  2、牛郎和织女见面了以后,你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呀?

  师:多么幸福的场面啊!(板书:幸福)

  3、师:我觉得他们一年才相聚一次实在是太少了,如果你是王母,你会怎样做呢?(指名回答)

  当时的人们也想让他们幸福地过日子,所以,在七夕的晚上,人们看着天空就会想起(读诗句:“牵牛织女渡河桥”)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

  过渡:织女心灵手巧,人们是怎样向她学习的呢?读读第三、四行诗,结合课后的资料袋来理解?

  1、生自由读三、四行诗。

  2、汇报

  师:人们是怎样向织女学习的呢?在第三行诗中有个词告诉了我们。(乞巧)

  师:这“乞巧”又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课后资料袋回答)原来这就是乞取智巧的意思,那^少。女们是怎样乞巧的呀?(穿红丝)来,读读诗句吧。(生读第四行诗)

  A、读了诗句,你有什么想问的呢?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尽”以及人们对“巧手”的追求。

  B、同学们,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巧,她们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引导学生说出可能出现的地方)

  C、有这么多地方呀,那当时的场面就……(热闹了),这两句诗该用什么语气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教师小结:就因为这样,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来表达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大家能读好古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有的同学在这么多次的读书中,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了,能一起背吗?(学生齐背)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也搜集了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请你自由读读吧。(古诗《秋夕》)

  2、可以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读后区分两首诗的异同,老师对诗作介绍)

  3、积累

  学习古诗,光会读会背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学习的古诗积累下来,希望同学们课后把古诗抄在积累本上。

  六、总结

  通过古诗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也可以去朗读更多的古诗,了解更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大海的歌》:

  教学目标:

  1、读懂句子,理解内容,学习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种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3、理解课文中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播放大海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

  2、昨天,我们随着作者去看大海,在出发前老师问一下,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二、读第二、三节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读后讨论、板书

  2、出示句子1

  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作者见到这样的景象心里会怎么想?

  你能读好它吗?

  3、出示句子2

  同上

  4、作者的心情是这样的愉快,站在海轮上,听着浪花的声音也觉得大海也在欢唱。

  请同学们读第三节

  5、请同学们齐读第二、三节,要读出大海唱歌的景象。

  四、大家读得真好,让教师也仿佛听到大海在唱着欢乐的歌。那么大海为什么还要唱一曲新歌呢?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法学习课文第四、五节。

  1、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大海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划出重点句子,想想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3、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自学

  4、讨论:看到了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5、出示句子(课后2)

  6、看到我国自己生产的石油钻探船,作者心里会怎么想?所以我仿佛听见()

  齐读第五节,抒发感情

  7、请同学们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来朗读第四、五节

  五、作者笔下的大海像一幅画,浪花飞溅的声音像一曲歌,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这诗一般的语言吧。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段落奉献给大家。

  六、在新时代,大海的歌又有了新的内容,你能说说吗?

  七、你长大后,想为大海谱什么新歌?

  1、读懂句子,理解内容,学习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种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3、理解课文中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