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博主付出全部培养学霸,为什么孩子却选择结束生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 情感 点评大赏#

看了网络上很多的言论,最近这件事确实引起了我的思考,一个看似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力求完美的单亲父亲,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孩子,可是最终孩子却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可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首先要接受自己教育失败的现实。

从一得父亲的网络言论来看,他没有承认自己的失败,恐怕他也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自己付出了一切就换来一个失败的结果,究竟是为什么呢?

从小到大,无论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我也经历过优秀的时刻和瞬间,体验过那美妙的高光一刻。

我要庆幸,幸好我不是一直都优秀,我也要庆幸我曾经一度让我妈失望过。失望和希望总是伴生的,如果从来没有失败过或者很少失败,一直把自己处在那个光亮的状态下,那该是有多害怕黑暗啊。

恐怕连想想都害怕。

假设一个成天吃着山珍海味的人,突然有一天只让他吃窝窝头,恐怕他宁愿饿死。

张一得的妈妈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选择抛夫弃子,最后去了美国。张一得爸爸没有再娶,而是选择辞去高管职位靠着年轻时候积累下来的财富,全职抚养张一得。

他做这个决定和张一得妈妈的离开不无关系。如果张一得没有一个抛夫弃子的妈妈,那么张一得可能生活在一个高管家庭,过着富二代的生活。

选择全职照顾张一得,很显然是因为张一得的妈妈的离开导致张一得无人照顾,一旦他选择保留工作,张一得就变成了变相的留守儿童。

一个父亲把自己的金钱,精力,时间,却全部都像压赌注一样压在孩子身上,可以想象从小到大这个孩子所承受的有多么沉重。

想象一得生命的最后一刻,想说的话, 老子真的不想干了,再也不用活得这么累了。

所有的回报都是有成本的,特别是想得到那些跟自己的背景不相匹配的回报,付出的代价必然是巨大的,甚至比一般人要多很多倍。

因为是在逆规律而行,因为是在违背自然而然,因为需要扭曲更多的东西,包括内心。

互联网上的言论不用负责任,现在那种很low的山寨的流氓越来越少了,换成了一副副理性的,有道理的,总是能换个不同的角度挑你毛病的面孔,既然一得他爹靠的是网络生存和给养,难免会用一些刻意的正能量,看过一得他爹的视频号,十年每天做不同的那些菜,是为了用来吃吗?还是用来秀啊?我几乎每天都给孩子做饭,要是按照他那个模式做出来早就凉了或者是味道都不好了。

我觉得他做的那些菜不是为了用来给孩子吃的,而是用来拍照片的。

秀的成分更大。

我相信如果一得一直都在农村,也可以快快乐乐的生活,干嘛非要去上20万的私立学校,干嘛非要去上美国的学校,美国的这种学校价格可是相当的贵啊。

反正要是让我倾家荡产砸锅卖铁去为了给孩子上学,我是不愿意,自己的生活质量没了不说,心态也没了。

习惯了在农村养鸡养鸭种菜的生活,为什么又要让孩子去大城市甚至美国参与竞争呢?

估计还是有不甘心吧,估计还是对传统的所谓的成功有着执念吧?估计还是在孩子身上,蕴藏着父亲满满的没有实现的自我吧?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从小地方或者农村到城市里来上学的孩子,真的能感觉到他们父母身上满满的压力。

当然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你在北上广深挣钱那到三线城市去化,是不是觉得很爽?但是倒过来是不是累得不如狗?

如果要问我,肯定是快乐,其次是自信。要拥有这两样东西,孩子必须要拥有对生活,对现实,对客观的掌控感。

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把它解释为成长。

事实也是如此,人这一辈子哪有一帆风顺的呢?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越小遇到,父母越会换个角度解释,孩子就越会坦然面对。

我们家孩子班上有一些成绩特别好的,偶尔一次考下80或者没选上三好生,还要哭,我闺女的成绩经常下80,从来没选过三好学生,但这确实不影响她期末考试都考得还不错。

我也确实真的是这么想的,记得高考时我考得不好,我假模假式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天,装模作样地哭了一场,当然那都是做给我妈看的,现在我不也过得挺好吗?没考好的大学对我有一些影响,但也不妨碍我过得很好啊。

就是一种经历而已。

要问一个人为什么会去死,多半是失去了希望,不再渴望爱了,不再渴望美好了,不再渴望去寻找自己没有得到过的东西,不再渴望去那些自己没去过的地方吃自己没吃过的东西。

我和我闺女都是吃货。

现在各种各样的食物这么丰富,如果真的让我天天只吃自己种的菜,自己养的鸡鸭,我不仅觉得麻烦,我恐怕觉得特别的无趣。

自己做的饭就是没有餐馆做的好吃,也没有餐馆做的,花样翻新,千百味道,各地风味,人家专业的厨师就是专业的,所以只要有时间,我们经常都会出去吃饭,一方面我也省得做了,另外一方面就去尝尝新的东西。

不过说到这儿,我还是特别心疼,这位父亲,牙也没了,孤独终老,这一切真是让他难以承受。不管结果如何,最初他的希望是好的。我还是希望他能够在将来的每一天过得好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