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摘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1,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2,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晰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借助它们进行倾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1,道德评判: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2,进行比较: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让自己过上悲惨的生活》丹-格林伯格。

3,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

4,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别人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1,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请,并清除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反驳我们。

2,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3,如果有人对我做出负面的评论,我的反应有几种可能。其中之一是认为自己确实有问题。我知道,一旦我想为自己辩护或开脱,我就默认了自己有问题。另一种反应是把对方的话视为攻击而给予反击。而第三种方法,是既不辩解也不反驳,而是用心去理解对方为什么会这么说,了解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最后问自己是否愿意满足他的请求。一旦成功运用这种沟通方式,和他人的感情就加深了。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1,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人们通常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思考【人们期待我怎么做】,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在工作时表达情感是无法想像的事情。但事实上,在工作中示弱也有助于解决问题。

2,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需要注意区分感受感受额和想法。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1,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2,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在争吵中,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3,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4,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

5,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

6,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对于妇女来说尤其如此。长期以来,妇女的形象和自我牺牲联系在一起。一旦把照顾他人当作最高职责,她们也就会倾向于忽视个人的需要。

7,大多数人的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第二阶段-面目可憎,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去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虽然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因此我们的态度也就显得生硬;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此时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正式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第六章,请求帮助

1,提出具体的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2,明确谈话的目的。有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直接提出请求,对方就能领会我们的目的;也有些时候,我们只是说出我们的不快,却误以为别人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如果我们只是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3,请求反馈。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

4,了解他人的反应。①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②对方正在想什么;③对方是否接受了我们的请求。

5,在集体讨论时提出请求。参加集体讨论时,说清楚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清楚发言的目的,我们的讨论也许只是在浪费时间,而无法满足任何人的需要。

6,请求与命令。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第七章,用全身心倾听

1,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

2,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条件。

3,给他人反馈。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4,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①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②大声地提出请求;③换一个环境。

第八章,倾听的力量

1,倾听使身心痊愈。

2,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他们坦诚地沟通。

3,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第九章,爱自己

1,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养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或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

第十章,充分表达愤怒

1,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如果我们认为【他让我很生气】,那么,我们难免就会指责他人。际情况是,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

2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生气呢?当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着自己,而不再分析别人犯了什么错。我们越是用心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就越能留意到自己的心理活动。我们可能会有强烈的情绪,但不再生气。

3,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借助愤怒来提醒自己——我们有需要没被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但与其沉浸于【合理的愤怒】,不如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4,我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5,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①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只是静静地体会自己;②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③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④为了充分表达自己,我们现在需要张开嘴,说出我们的愤怒——怒火此时已被转化为需要以及需要相联系的情感。

6,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表达自己之前,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如果对方还处于某种情绪中,他们就很难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一旦我们用心倾听他们,并表达我们的理解,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一般也就会开始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7,当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就会发现彼此作为人的共同点。虽然,我极不认同他的想法,但我的经历告诉我,如果我不强调我与他人观念的不同,我就较容易接纳他们。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要,而不纠缠于他们的想法,我的生活会变得愉快很多。

8,指责别人是很容易的。人们常常觉得自己受到了指责,有时他们自己也同意,并开始恨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一旦我们注意到对方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或发现他们在责备自己,我们也许就需要暂时停下来,并去理解他们所经历的痛苦。

9,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注意力安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第十一章,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在有些情形中,我们没有机会和他人交流,这时,我们也许需要使用强制力来保护自己和他人。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如果我们威胁他人或实施惩罚,人们常常会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这样,彼此的关系将会疏远。同时,惩罚还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如果我们试图通过惩罚来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需要,那么,我们很可能适得其反。

第十二章,重获生活的热情

1,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之中,无所适从。我们内心中也许有一种声音说【我想这样做】;但又有一种声音说【不,你不应该那样做】。这样,我们就陷入了僵局。沮丧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自己的需要——我们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愿望。——《精神病学的革命》欧内斯特-贝克

2,如果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第十三章,表达感激

1,赞扬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不过,请注意: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所以,我认为,赞扬并不总是有助于深化彼此的联系的。一旦人们意识到,对方的赞扬只是为了操纵自己,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从此对由衷的赞扬也心存疑虑。

2,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①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②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③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3,在听到别人表达对我们的感激时,我们也许会觉得别扭。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那么好。我们甚至会担心别人对我们有所期待,还可能担心在将来失去别人的赏识。生活在商品社会中,我们也许不太习惯单纯地付出与接受。

4,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注意去倾听别人所表达的感激:我们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他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以及这激发了他们怎样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升他人的生活品质——这是一个值得铭记在心的事实。

5,在别人表达感激时,人们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种是自我膨胀,相信我们比别人优越;另一种是假谦虚,否定别人的欣赏,耸耸肩说【哦,这没什么】。我们完全可以很优雅地接受被人的感激,与对方一起庆祝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假谦虚。

6,虽然人们在听到感激时会不太自在,但绝大多数人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

7,如果无法向那些对我们的一生有极为重要影响的人表达感激,我们会感到多么悲哀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