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1、(1)特征:人的身心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2)意义:a、教育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性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发展水平;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根据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施予符合该阶段年龄特征的教育。C、按照人的差异性,教育就是要适合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人的发展。d、身心发展的不平敏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身心发展的敏感期。d、利用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原理,鼓舞学生的士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遗传因素、成熟、后天获得性素质、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2)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影响有自发和自觉的,有积极的和消极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也与个体的发展水平有关;

(3)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人通过实践活动得以发展;实践活动是使人的潜在的、可能的因素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组织制度和人的自觉性。

3、(1)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

(2)学校教育加速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地发展;

(3)学校教育能够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4)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生命发展奠基。

4、(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形成社会价值观、完善自我观念、掌握社会技能和塑造社会角色等四个方面;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唤醒人的生命自觉,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实现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

三、论述题

1、(1)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人为出发点;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职能;“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2)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3)坚持教育创新: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制度创新。

2、人的发展是包括预期和非预期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难以一一列举,但大致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是个体自身的因素;第二类是外部环境因素;第三类是实践活动。

这些因素对人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的、有机联系的.把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孤立出来,

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都是不成立的。遗传、环境、教育知识诸

多因素中的一部分因素,需要和其他因素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3、①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②内发论与外铄论

③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1)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是先天遗传

(2)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素质的作用,与后天社会影响以及主体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交互(遗传决定论)还是外铄论(环境决定论),都是强调不是其中某一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内发论作用的统一,人在身心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一种因素而否定其它因素的作用,是片面的。

忽视其他因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相互作用

四、小学化不仅会削弱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还会冲击正常的幼儿教育,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满足家长“虚荣心”需求的同时,却因孩子们过早地承受学业负担,而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