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身正则令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古语云:“身正则令行。”这是先秦儒家的观点,他们认为,统治者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应当是道德高尚的人,其人格和行为应该成为全国人民的表率。曹操也常常这样说:“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的确,对于曹操这种志在天下的人来说,有了这种威信,就有了感召天下的力量源泉。

在讨伐董卓时,曹操和荀彧在许都调遣兵将后,便统领大军出发。这时正值麦收季节,农户们本应去田间收麦,但民因兵至,逃避在外,不敢收麦。曹操得知此消息后,下令使人远近遍谕村中父老及各处守境官吏曰:“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当百姓听闻此令后,无不欢喜称颂。

曹操的这一道命令甚得民心,当军队经过麦田的时候,军士皆下马以手扶麦,并且递相传送而过,并不敢践踏。曹操乘马正行,突然田间惊起一鸠,马被惊了,之后窜入麦田中,结果践坏了一大块麦田。

这时,曹操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践麦之罪。主簿曰:“丞相岂可议罪?”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曹操沉吟了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随后,曹操以剑割断自己的头发,掷于地曰:“割发权代首。”并使人以发传示三军曰:“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

行军作战中,一个将领最需要的是威信,只有这样才可能号令三军。曹操深知其道,勇于对自己发出的命令负责。虽然没有付出性命,但古时候,人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极为珍视,作为一位统帅,能够做到割发代首,实属不易。

其实曹操完全可以宽恕自己,但他没有这样做,仍然惩罚了自己,这样既维护了自己制定的军令,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同时又能引起官兵的警醒。

古语说“上行下效”,曹操认为腐败是由统治者的内部开始的,风气的败坏是从上层渐至下层的,所以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要。榜样有两个方面,一是好的,可以催人奋进;一是坏的,可使世风变坏。古今中外,榜样的影响是一样的。

联想前总裁柳传志一直把“其身正,不令而行”这句话放在办公桌上,勉励自己。联想公司在柳传志的带领下,由20万元起家,发展成为今天有上百亿资产的大型集团公司,成为了中国电子工业的龙头企业。这和他处处以身作则,令行禁止有着必然的联系。

联想有一条规则,开二十人以上的会迟到要罚站一分钟。这是一项很严肃的规定,这一分钟是很严肃的一分钟,任何人必须执行。

事情很巧,第一个被罚的人正是柳传志原来的老领导,柳传志和他都感到很尴尬,罚站的时候他本人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坐着也一身是汗。柳传志悄声跟老领导说:“您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您家里给您站一分钟。”而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其中有一次是他被困在电梯里,咚咚地敲门希望有个人听到帮他请个假,敲了半天也找不到人,后来出来了没作任何解释还是自觉地被罚了站。

这就是柳传志,要求别人做的,首先自己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正是如此,他真正地发挥出领导的影响力。反过来说作为领导连自己都做不到或不愿做的,要求下属执行自己的规则,那是没有一点点说服力的,纵使执行了也起不到根本性的效果。

现在绝大多数的企业领导者,都非常希望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但反过来,员工们更希望自己的老板能像个老板,是个事业上处处以身作则,靠得住、信得过的带头人。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感到有奔头,死心踏地地跟着你。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帕瑞克所说的,“除非你能管理‘自我’,否则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

总之,领导者一定要懂得“身正则令行”的道理,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管理企业做一个小领导,都需要这种精神落到实处。

智慧书签

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只有全体成员上下一心,动作整齐合一,才能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向前。当然所有的一切都要领导一马当先做出了榜样制度才好在企业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这样才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下属员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