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7-12
我的故乡湖北孝感,是《天仙配》里面的董永故里,既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历史上的孝子之乡。那里地处江汉平原,四平八稳,民风淳朴。
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了一些童谣,都是口头相授,代代相传,不见载于任何典籍。而现在传授的环境土壤渐渐贫瘠,有的已经失传。我每次想到这事就感觉非常可惜,那些歌谣曾经陪伴了我们整个童年,带来了许多快乐,至今忆起,心里都满是甜蜜。
最近这几年我每次春节期间回到故乡,就专门去询问一些长者同前辈,让长辈们给我背诵一下当年教我们传唱的那些童谣。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将童年时代唱过的那些童谣搜集过来了,希望这些民间的文化珍宝不要遗失在岁月的长河之中,能够完整无缺地交到下一代手上,给后世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首《月亮哥》,印象中是童年时代学会的第一首童谣,我记得我刚学会走路没多久,还在牙牙学语的阶段,大人们在某个洒满月光的夏夜,带着我到村前的打谷场乘凉,那晚的月亮很圆,我清楚地记得月光把打谷场的地面映照成白花花一片,我穿着大人给我新买的塑料凉鞋兴奋地追着地面的月光奔跑,大人怕我摔倒,连忙一把拉住我,用手指着天上的月亮教我唱:
月亮哥,跟我走,
走到河里买笆篓;
笆篓破,摘菱角;
菱角尖, 杵上天;
天又高,好打刀;
刀又快,好切菜;
菜又薄,好打锣;
锣又响,换生姜;
生姜辣,换黄蜡;
黄蜡苦,打豆腐;
豆腐甜,好过年,
今年吃了望明年。
等稍大一些,大人会领着我们一群小伙伴围成圆圈坐下来做《数小脚》游戏,游戏里唱道:
脚,脚,皮蛋壳,
杨家河的水不落,
不落南,不落北,
北上田里种荞麦,
荞麦开花一望白,
茄子开花紫丹色,
金簸箕,银簸箕,
哪个的小脚拿过去。
游戏是考验我们每个小孩子的反应速度,边唱边用手指轮流点每个人,唱到最后一句手点到了哪个,哪个的脚就要迅速地缩回去,不然就算输了。现在想来,这应该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智力闯关。
刚才那首说到了杨家河,接下来这首《天上星》也会说到杨家河。杨家河是我们故乡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大洪山脉,途经京山县和安陆市时称为漳河,流过应城市杨河镇时又叫杨家河,每个地方的叫法不同,其实是同一条河:
天上星,亮晶晶,
柳树丫上挂红灯。
红灯破,十二个,
一路照到杨家河。
杨家河的水又深,
只长棉花不长根。
鸦雀挑水桥上过,
哎哟哎哟压不过;
猪含柴,狗酌火,
猫子沥饭笑死我;
牛坐席,马陪客,
驴子端菜跑不撤。
鸡洗碗,啄破盆,
老鼠关门笑死人。
这首童谣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天马行空的思维描述了一个动物世界的热闹场景,代入感非常强烈,让人身临其境,我当时就好想变成其中的某个动物,加入进去和它们一起愉快地玩耍。
下面这首《打铁歌》诙谐生动,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张打铁,李打铁,
打把剪子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去割大麦,
大麦还未黄,
我要回去扫稻场,
稻场还未干,
我要回去做鞋穿,
鞋未破,用刀剁,
刀剁不断,炒油盐饭。
《点菜歌》,也是把各种蔬菜瓜果拟人化,活泼可爱,妙趣横生,让人不觉莞尔一笑:
西瓜员外坐中堂,香瓜儿女排成行。
大头菜前来把媒讲,姑娘要自己挑新郎。
一嫌冬瓜长得胖,二嫌瓠子个子长。
三嫌苦瓜满身刺,四嫌南瓜面皮黄。
看上笋瓜人材好,择吉迎亲配成双。
红白萝卜抬花轿,大椒来把灯笼掌。
金针木耳吹喇叭,葫芦就把钟来撞。
迎亲傧相是百合,亲家亲戚坐满堂。
半路闯来猪八戒,大好喜事拆了台。
吓得丝瓜焉妥了,吓得包菜卷起来。
吓得扁豆爬上架,吓得茄子发紫又发白。
白藕一见事不妙,钻进塘里不敢把头抬。
最后是《腊月歌》,这首童谣将过年时的热闹场景一一描绘,像是一本连环画。那时候小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平时生活过的紧巴巴,过年意味着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现在我们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只要愿意花钱,每天都可以像是过年。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往常那些过年的场景已经慢慢消失,一个个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再也没当年那个工夫去操办年货了,一切都靠到超市购买,简单粗暴又直接,所以很难再见到以前过年时那些特有的场景,少了许多年味:
二十一,炒炒米。
二十二,买年画。
二十三,糖果粘。
二十四,打扬尘。
二十五,打豆腐。
二十六,卤腊肉。
二十七,年办毕。
二十八,插红蜡。
二十九,样样有。
三十夜,桃花谢 。
初一早,年拜了。
腰一勾,手一驮,
金果麻枣都归我。
小时候还有一首童谣《炸草包》,带有一点批判性,是恨某个人恨到极致时,骂街才会用到,原来不打算收录,后来一想,也有较大的价值同意义,还是收入进来吧,以免造成遗珠之憾:
飞机飞的高,炸草包。
草包不投降,炸他的娘。
他的娘不哭,炸他的屋。
他的屋不倒,炸他的草。
他的草不着,炸他的婆。
他的婆不死,炸他的算盘子。
他的算盘子不破,炸他的洋家货!
小时候每次看到天上有飞机飞过,我们就会一起唱一遍这首童谣,所以一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一个字也没有忘掉。
另外还有一首童年记忆,不属于我们家乡出品,是我小时候读老爸给我买的《365夜儿歌》里面背诵下来的,那套书总共上下两册,全部365首儿歌我就把这一首背诵得滚瓜烂熟,因为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值得收藏起来,相信好多朋友也都会背诵这首《孙悟空打妖怪》: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
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
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
后面来了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正坏,
骗过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
是人是妖分不出。
分不出,上了当,
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
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
妖魔鬼怪消灭光!
各位朋友,我今天只当是抛砖引玉了,你们故乡有哪些意义非凡的童谣呀,也可以分享出来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地民间都蕴藏了丰富的知识宝库,值得我们去发掘与拾取,让这些被时光遗忘的文化珍宝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