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清楚说不明白,那是因为你缺乏思维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经常会有学员给我发信息求助:“杨老师,明天要参加岗位竞聘了,我该怎么表达呢?”

“杨老师,我要给新员工讲一下企业文化,从哪些方面来讲呢?”

“杨老师,领导让我马上提交一个经营分析报告,怎么样才能显得有深度呢?

……

一切想不清楚说不明白的事情,都是因为你缺乏思维力。

一个人的成长标志之一就是思维力的成熟,例如前几年没想明白的事情到了现在能想明白了,前几年搞定不了的问题到了现在迎刃而解了,这些都证明着自己的成长。

人有成长就会有幸福感,如果没有成长人就会陷入焦虑的状态。

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还是好好提升自己的思维力吧!

一、把非量化、模糊化、有歧义的问题,转化成可量化、准确化、清晰化的描述,并清楚问题的表面意思。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

例如当有学员来找我咨询说:“杨老师,我快郁闷死了,你能帮我咨询下么?”

如果就看这个问题,根本就无从下手去帮助这位学员。

我经常采用的方式就是让这种笼统的问题量化,经典提问方式:“如果用1—10分来打分,你会给现在的状态打多少分?”

或许他会打个6分或者7分之类的。接下来我会继续通过提问让这个学员的问题更加的清晰化,“你希望通过本次咨询后,你的状态能达到多少分?”

或许这时候他会打个8分或者9分。接来下我会再用提问的方式让他的问题具体化,“你是怎么知道你的状态达到9分了呢?”

到了这个提问结束,学员的问题就会从刚开始的笼统变得清晰具体。

大家可以感受到要实现这个思维力的提升,是需要掌握有效提问的方式。

二、用深入提问法去理解问题的本质原因。

这个方法是指对一个问题连续问5个垂直问题,层层递进地寻找下层原因,一直分析到你所在层次能解决的原因为止。这个“5”是一个大概的数目,有时可能三个就可以,有时可能需要十个。关键是找到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

例如我在辅导学员做培训课件的时候,就经常采用这种方式来提升学员思维的深度。也会辅助以思维导图的视觉化方式。

例如学员打算讲“如何提升员工积极性”,可以先问一个“WHY”,“为什么员工没有工作积极性?”这时候可能会有各种答案:工资低、肯定少、工作环境不好、领导不认可等。找到一个方面继续再问一个“WHY”,“为什么工资少呢?”这时候可能会有各种答案:绩效少、计件少、岗位工资低、行业特征等。找到一个方面继续再问一个“WHY”,“为什么绩效少呢?”这时候可能会有各种答案:努力不够、客户维系不够、创新不够到等。问到这个问题后,关于“如何提升员工积极性”我们就找到了从哪些方面来讲。

要想实现对一个问题有“入木三分”的理解,用这种深入提问法是非常好用的。

三、根据系统框架去解决问题。

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有现成框架的,直接套用既节省了你思考的时间,又能减少你犯错的几率,还能在你迷茫时帮你指明方向。可以说,你脑子中的系统框架越多,你在解决问题时的速度就会越快。

例如我在审核学员课件时,通常瞟一眼学员做到PPT后就开始点评,学员总是惊叹于这种“稳准狠”,其实真实原因是我的大脑中储存着有效的框架:“字图形色”和“要点、逻辑、设计、排版”,我只用把学员做出来的PPT按照我的框架来套,就知道出了哪些问题。

例如当一个产品的销量出了问题,你的领导让你快速分析下原因,这时候就可以直接采用营销4P理论进行假设验证,从产品、渠道、价格、促销四个方面套入公司现有的信息,找到这四方面当中,是哪方面有不足的情况。

想要脑海中拥有更多可以给予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系统框架,唯有不断学习。

四、依据过去的直觉经验快速解决问题。

高手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异就在于两者的直觉经验不同,例如《决断2秒间》描绘的就是关于“不假思索”的著作,是一本让我们无需冥思苦想、在转瞬之间便作出决策的著作,不过,这个过程并不简单。这些能够“不假思索”做出判断的高手拥有的就是强大的直觉经验。

直觉经验是需要时间累积的,累积到最后是自己都不自知的状态,例如你要去问围棋天才柯洁他为什么要走这一步棋,估计他还要思考一下为什么。

训练直觉经验的方式在欧阳修那篇《卖油翁》中早有描述:“无它唯手熟尔。”

在一件事情多做刻意练习最终达到高手的境界。

五、陈述事情时最好“结论先行”

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遇到它熟悉的认知框架会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在向另一个人传递信息时最好结论先行,把你要传递的信息先告诉对方。让对方的大脑在听你说之前可以自动匹配相关的认知框架,加速理解。

结论先行的陈述模式需要我们刻意练习,因为中国式表达总是迂回含蓄居多,例如我们要找朋友借钱,总是先顾左右而言他,最后再说自己的请求。

六、讲话最好讲三点

大脑可以记住的事情是七加减两件,吸收效果最好的是三件,所以我们讲三点是最容易被对方接收的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