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4|渡过:来自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书籍及作者介绍

《渡过3:治愈的力量》,是一本关于抑郁症的书,由12个抑郁症患者或家属写的12个故事构成,分溯源、蝉蜕、尘世三个篇章。文笔质朴,却道出了精神疾病给每个家庭和个人造成的严重创伤。

本书的作者是财新传媒创始人张进老师,张进老师曾经是个抑郁症患者,亲身感受到了抑郁症给人带来的伤害,也体会到了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误解给病人带去的伤害甚至超过疾病本身,抑郁症治愈后,张进老师投入到了关于抑郁症的研究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病患,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社会改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看法。

张进老师创办了精神健康公众号“渡过”,旨在联合患者、家属、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共同打造一个精神疾病患者的互助康复社区,很多患者因关注了“渡过”,开始接纳病情、接纳自己、科学用药,有一部分患者已经摆脱病痛的折磨。

张进老师先后出版了关于抑郁症的渡过系列书籍,分别是《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渡过2:接纳是最好的治愈》、《渡过3:治愈的力量》,《渡过3》新书出版时,楠得有你读书会邀请了张进老师来分享成书经历,得以有机会面对面听张进老师讲述和解答关于抑郁症的知识,收获颇多。

本书核心内容

抑郁症正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抑郁症的有效预防和快速诊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它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渡过3》,书中的12个故事,涉及抑郁症防治的方方面面;12位主人公有着不同的故事和经验,却又有着唯一的共同点,那就是面对困境,永不言弃,积极行动。

抑郁症是一个人生理关系、社会关系和时间关系的总和,是个人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的失衡,融合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逐渐形成的。

“渡过”系列的书,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去读,去感受精神完整的不易。

这本书主要是在上班公交车上和下班回到家的碎片化时间读完的,无数次,看得泪流满面,引来家人和乘客的关注。

那些直戳我内心的话语:

“伴随着病痛,伴随着丧失,看淡了人生和死亡,生活硬把我逼成了一个哲人。”——乡关P4

“每一个服药的人,一开始,都很难接受一个事实——我必须要依靠药物才能保持正常。每一个服药的人,都很想尝试,只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行走于世间。当我们感到自己内心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想要尝试停药,去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已经长大。所以,停药,有时候,我并不觉得是一种需要被谴责的行为。它其实也是一个人在寻找他自己,在成为他自己。”——乡关P9

“大人们总是一言不发地拧着日子的汁儿,才能拧出那么一点点家用来,生活的难题却是一个接着一个。”——乡关P12

“焦灼是一种无声的惊慌,它蔓延在我动荡的童年里。当安全变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时,最内在的情感和思想就不得不退居末位,沉寂下来,变得不再那么清楚。”——乡关P12

“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父母”,它是对童年时养育关系的内化,在我们成年后替代现实的父母照顾着我们。”——乡关P13

“平常的活路有着响当当的理想。”——乡关P16

“绝大部分的练习只有正确,永远也不可能好听。艺术最终是属于观众的,当一首曲子可以轻松弹奏示人时,艺术家本人早已失去了许多快乐,只剩下成就感。然而艺术又是属于艺术家的,他从此有了一把闪亮的钥匙,可以自由出入那他人都被挡在门外的世界。”——乡关P22

“人生最难耐是枯燥,最难忍是重复,最怕是竭尽全力却迟迟没有等来根本改变的机会,最苦是他人在身边却不能讲出自己的心声。傅雷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酒浆。只有经历过尖锐的痛苦的人,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乡关P23

“我感受到阳光撒了进来。这些星星点点的成就点燃了我内心的希望之火,激励我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救世主”归来P46

“小时候世界是彩色的,内心是快乐的。”——“救世主”归来P48

“如果说,爱是一种能力,那么掌控这种能力的,也必定是一种独有的生命特质。”——丢失的母亲P75

“疾病抑或是贫困,最可怕的从来不是身体上的亏空,它们最最卑劣的手段,是对你思想的侵蚀,对你意识的强奸。你每前进一寸,它就削你一尺,直到你认输屈服,不敢出头为止。”——丢失的母亲P78

“父爱,不仅仅是生活中的照拂,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一种可以赋予你爱的能力。”——丢失的母亲P82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意义疗法”的创始人弗兰克说,“痛苦在发现意义的时候,就不成为痛苦了”;哲学家尼采也说,“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内心之旅P103

“强迫症就是和生活拔河。你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娱乐、交际上,还是用在强迫上?”——内心之旅P106

“心理咨询师界流行一句话:心理咨询师能走多远,才能带领采访者走多远。最终影响咨询效果的是心理咨询师的人格。能否发自内心地无条件接纳、理解、尊重眼前这个人,需要治疗师在人性层面不断耕耘,并能从内心真正升起慈悲之心。这是一生的修炼。”内心之旅P111

“威克斯在《精神焦虑症的自救》一书中,描写了焦虑产生的根源以及如何对抗焦虑:
“焦虑有两种类型,一种焦虑主要源自某些特定的情况,可能是悲伤、内疚、病人知道是什么原因最初引发了他的焦虑,并试图与其抗争;另一种是病人曾经受过暂时的压力,事情过后就不那么早重要了。病人在意的已不是最初的问题,而是害怕当下所处的状态。当人处于压力之下,他的情绪最初可能只是简单地以一种正常的强度表达出来,然后随着压力的增加,情绪表露可能会变得过分强烈。这是一种非常痛苦的过程,意味着一般的害怕会演变成严重恐慌。”
症状的消失不叫治愈,症状变得不再重要才叫治愈。”——复活 P136

“金美仰着脸,向着太阳,伸开双臂。她闭上了眼睛。她说眼前是一片温暖的红色。”——复活P140

“据我观察,近年来抑郁越来越低龄化,有的孩子从小学就发病,只是那时孩子和家长不知道这就是抑郁。青少年抑郁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孩子发病后,一蹶不振,陷于网瘾、退缩,让父母操碎了心。”——青春对抗P142

“我问:“当你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的时候,你相信什么?”
她回答:“这个问题一般迟暮之年才有资格回答吧,但是我现在就有足够的底气回答:我相信命,也相信个人的原则。命运是很难违背的,但是面对命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放弃,有人选择面对它,和它博弈。现在和将来,我和命运也在下一盘大棋,我能做的就是走好每一步。””——永不言弃P198

“每一个生命都没有标准的定义,存在的永远只有相对于自己的价值。”——永不言弃P199

“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企图让精力旺盛强势的人理解自己的病情。徒劳无益,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永不言弃P206

“如果把人的一生看作一杯有泡沫的咖啡,那些心理健康的人一辈子只是浅尝了杯口的泡沫,我是饮尝尽了生命杯中的每一滴……”——三十年的承诺P228

“我们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冬天,开着电热毯。一家四口挤在一块儿追剧。他爱逗小女儿,小女儿就下狠手打他,他假装求饶,这才算没事儿,把我和大女儿逗得哈哈大笑。”——像野草一样活着P266

“我不需要怜悯,我要昂起头,骄傲地活着。”——无惧病耻P285

“写作帮了我很多,给了我力量。这一两年,我逐渐想明白,我得抑郁症主要还是缘于我内心的冲突。写作可以通达我的内心,让我平静下来。
听了她的话,我既惊且喜。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写作是心灵秩序的重建,是清理自我、和自我对话的手段,相当于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无师自通,林夕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写作的疗愈作用。”——无惧病耻P285

“我骨子里喜欢调皮、反叛、聪明的人,因为我乖顺、普通、孤单。”——无惧病耻P286

“写作已如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融入我的生活。我沉浸在写作中,忘记时间,忘掉烦恼,忘记自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无惧病耻P288

“我受的苦,遭的罪,最后都要变成光,照亮我短暂的人生。”——无惧病耻P290

“回归社会,恢复社会功能,是抑郁症患者康复最重要的标志。”——无惧病耻P292

“我最喜欢在冬天爬这座山。寒风萧瑟,行人寂寂,暮鼓晨钟,梵音袅袅。山鸟隐于林,黄土裸于野。冬天的山,坦诚、真实、沉稳、包容!”——无惧病耻P294

“脸很冷,脚下很温暖。”——无惧病耻P294

“他们好强、善良、有担当、追求完美,他们都曾经是家人的骄傲,现在却是亲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第二次成长P309

“那时说起“坚强”,只是一种肤浅的感慨;而今才知“坚强”实在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没有办法的办法,其中的心痛和无奈又有谁知晓?”——第二次成长P311

“这里有爱、有温馨,有相聚时的喜悦,也有离别的悲伤。阅读就像随时跟名家对话。我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忘记了自身的痛苦,从他们那里获得持续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第二次成长P311

“当然,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每个人都还在路上。中国有9000万以上抑郁症患者,他们中很多人,至今仍然在黑暗中前行,祈盼着黑暗尽头的一线光明。”——后记P321

我们谁都不敢断言自己与之无缘,在人的精神世界领域,病与非病,没有明确的界线;而精神世界的完善和修复,是我们每个人毕生的功课。

愿我们遇到精神疾病的伙伴时,能够正常对待,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愿我们少欲望,多享受爱和给予爱,愿我们的灵魂都能少些纷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