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怎样开导女儿走出忧郁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父母怎样开导抑郁症女儿?如果已经确诊为抑郁症,那是很难开导并且不用开导,越开导越起反作用。不管在你们那里,你们认为是多么的正确,在抑郁症病人那里都是抗拒的。前不久回答过类似的问题,给出的建议就是你们默默的陪伴她就好,不说比说好,哪怕只是一个拥抱,千万别说你想开点,想开心的事,自我调节下等这累类话,说不定你们哪句话就把她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所以我说不说比说好!

说说我老公是怎么做的吧!我最严重的时候,每天昏睡在床上,不吃不喝,老公下班回来立马先给我水喝,然后弄东西给我吃,我吃东西时他就在旁边给我讲今天发生的事,随时注意我的动向,如果我表现出那么一点点不耐烦,他立马住嘴,问问我想说什么,想听什么,如果我什么都不想,他就让我睡下,坐在床边做他的事,不打扰我,让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时我会发脾气,会歇斯底里,他会把我抱住,让我发脾气,让我歇斯底里,让我哭,什么话都不说,就这么抱着我,他什么都不要求我,只要我活着就行。

他虽然什么都不要我做,什么都不说我,但是他每天会连哄带拉的把我弄出去散散步,晒晒太阳。确实,晒太阳和运动一下,对抑郁症病人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还有,确诊为抑郁症后,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治疗,从重度到轻度比较容易,但是彻底治愈很难,我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五年,现在是轻度,什么工作都能做,跟正常人比没什么区别。区别只在内心,心境始终不如正常人,对什么事兴趣都不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们!

你好,如果女儿已经是确诊的抑郁症,父母恐怕很难开导了。

抑郁症的治疗需要通过专业的精神科大夫开药,然后辅助心理咨询,效果会很好。是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做才可以。

不过有一种情况就是,她不想做咨询。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咨询,那么父母就要到咨询师那里做咨询,或者是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学习如何陪伴抑郁症患者,再回去跟孩子互动。

另外如果是确诊的抑郁症,恐怕家长要做好准备。即便是在边服药边做心理咨询的情况下,也需要长程的心理咨询。一方面孩子做长程的心理咨询,一方面家长要配合心理咨询师。孩子需要一个内部的环境,因为毕竟孩子每天跟家长在一起。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会非常大。

如果不做心理咨询,让孩子自己走出来,恐怕真的会耽误孩子康复。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早一些康复,孩子做咨询,家长也同样要做咨询。

如果孩子不愿意咨询,那么家长做咨询或者学习心理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以及你们的每一个观点。

儿女忧郁的时候,其实需要的不是开导,更需要的是陪伴和更多的关注。

人抑郁的时候,大多是一个人的时候,自己一个人静静的,去想那些负能量的想法。

忧郁会有根源,因为生活、事业、家庭或者其他。父母在孩子身边,一定不要责备,不要冷漠,要理解孩子的心情,要帮她重新建立起她的信心和坚强。带她多出去走走,去一些新的环境感受一下大自然或者一个从未涉足过的城市,换个环境换个心情。多充实孩子的生活,不要让她一个人待的时间过长,要根据她的喜好选择一些事情给孩子做,从中得到满足感和新的希望就好。

我们看过《小欢喜》的电视剧就知道了。孩子为什么会有忧郁症这个东西,我们要从我们家庭里面去找原因。

我认为孩子能得忧郁症,首先是他有一个非常极端的心理或者非常排斥的一个心理,自己没有办法解决心里的种种问题而患上忧郁症的。

或许这些问题是外界给到他的,或许是我们家庭给到他的,但是最终能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除了外界的因素,是我们家庭里面的爸爸妈妈才能真正的治疗好他这个病。

如果孩子是由于成绩上的一个压力或者外界的一个压力,比方说他到了青春期特别喜欢一个人,别人不喜欢他的一个失败的情绪。我一直来都告诉孩子:“你们不要害怕分数考得差,你们的学习态度如果正确了,分数考得差,那说明你确实对这门学科,不是特别有天赋而已。”

虽然我孩子还小,但是我告诉他们:“将来你们恋爱了,喜欢一个人了,说明你们正在长大,喜欢一个人是特别特别幸福的,你只管去喜欢那个人,然后别管别人喜不喜欢你,因为别人有权利不喜欢你。如果那时你十分痛苦,那你就去享受那个痛苦,你就会知道痛苦是一种什么感觉。只要给它时间,你就能走出来的,爸爸妈妈永远陪着你!”

父母要怎么样开导让女儿走出忧郁症?

一、首先要确定提问者所说的“忧郁症”是什么。

忧郁症又称“抑郁症”,跟忧郁情绪和抑郁情绪是有区别的。我们都会有心情低落的时候,比如失恋、失业、工作不顺利、学业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进步等等这些因素,可能会使我们食之无味,深夜无法入眠。尽管如此,只要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喜爱的事情上,心情就会好起来。这就是常见的忧郁情绪。它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对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影响,我们明确知道导致心情不好的原因,转移了注意力就会慢慢好起来。

但是,如果忧郁情绪持续时间长,对任何事情失去了兴趣,有时找不到心情低落的原因,没有了心力做事了,时间一久,那就开始呈现病态了。病态的忧郁,就属于情绪障碍。

二、其次,如果父母找专业的咨询师进行咨询得出女儿患有抑郁症的结论的话,可以与女儿商量接受心理治疗或可能的药物治疗。虽然我们知道接受专业治疗是最好的干预方式,但是由于国人对心理疾病进行治疗大多都讳疾忌医,且许多治疗时间长且费用不低,一般家庭可能就会放弃专业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父母亲人们怎样做才能对女儿走出抑郁症有所帮助呢?

1、父母亲人们要尽量多的了解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患者会有哪些表现。要对抑郁症有清楚的认识,要准备打持久战。

2、要让女儿恢复自主性。父母不要主动让女儿做事,要以女儿的意愿为主。比如,不要总是问女儿“要不要一起出去逛逛呀”、“要不要吃点东西呀”等等,而是等其有这方面的意愿了,再来配合她、满足她。

3、不要激励或责备女儿。父母讲各种事例激励女儿振作起来,女儿却无法做到,甚至会感到痛苦。大多中重度抑郁患者都会说大道理我都清楚,你们所说的我都知道,但是我就是没有办法不抑郁。所以此时父母的说教就毫无用处。父母无法理解抑郁中的女儿,就无法帮助到女儿,还不如不说不做,默默陪伴。

4、不要勉强女儿。抑郁中的患者处于对所有事物无兴趣的状态,父母如果再用“这是为了你好”的说法做法对待女儿,会给女儿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5、家人对待患者要带有良好的情绪,像平时一样一直支持患者。过于小心翼翼照顾患者也不是好的办法。

6、多同与有同样境遇的人进行交流,总结出对女儿有用的方法,慢慢配合调动女儿情绪。

7、父母尽量不要给抑郁中的女儿带去负能量,最好总是有正能量让女儿感受到。快乐开朗的氛围总是会有益于身心 健康 的。

8、如果是严重的抑郁情绪,比如情绪消沉时间超过3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就必须专业治疗了。如果放任不管的话,患者可能发展为抑郁症,会有自杀的危险。

总之,抑郁症患者的家人们要保良好的心态,用心的陪伴,才有可能使患者走出抑郁症。

父母首先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督促孩子按时服药,同时也需要按规定时间带孩子定期就诊,同时父母也必须得陪同孩子去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多同孩子的治疗师对话,理解孩子,以配合治疗。

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青春期孩子因情绪波动较大,易产生冲动性行为,他们罹患抑郁后,自杀成功率往往是成人自杀的2~3倍。

抑郁症患者,特别是儿童或青春期的孩子发病原因往往是因为过度压抑自我需求所导致。有很多儿童过去有过与父母多次分离、或者寄养的经历,比如父母打工、长年出差,孩子送至亲友家里抚育、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世、父母一方抑郁症、父母被捕、还有一些儿童因患各类不准许父母陪伴入院治病的经历等等。

孩子反复经历了被抛弃的恐慌感,造成的心理阴影、遗留的心理性问题均为诱因。你会在具体接触他时,发现其有行为退缩、表情淡漠,并有厌世观念和自杀企图等。有部份孩子甚至会以隐匿性质的表现其抑郁情绪,如不按指令做事、多动、执拗、反抗、攻击、不守纪律、学习困难、冲动捣乱或其他不良行为。

因为大多数患抑郁症(不论成年人还是儿童),诱发点都是自小在家庭中受到不良对待,比如长期虐待、语言伤害、极少或者从未能得到及时肯定,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对孩子管教过严,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等等,孩子在心情长期处在压抑状态下,无法承受,从而情绪不佳,处理和应对事情的能力就不够有力。

如果不是来源于家庭原因,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来源于孩子可能经历过、正经历校园暴力、冷暴力,例如被嘲笑、殴打,或者被孤立等情况,如果在校承受的痛苦回到家里也没有人能承接他的这部份痛苦,协助他一起解决问题时,抑郁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您需要让他感觉到在父母这里是安全的,可以被接纳的,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痛苦,并告知与他在一起。您也需要给他保护,帮助他想办法,协助他去处理好暴力事件,让他获得被支持的安全感、以及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个过程中要不指责、不批评,不辱骂,要知道,孩子获得处理问题的能力,理应从直接抚养者、教育者那里学习。

最后,想要告诉家长的话,长期陪伴抑郁的孩子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激发家长无能为力的沮丧感,也引起家长的抑郁情绪出现,甚至有些家长本身就是抑郁性体质,这个阶段内也易激发,您也需要关注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相处过程中,你自己是否也曾经历过、正在经历着抑郁。如果感觉到自己扛不住时,一定要找专业人士协助解决。

打听医院里的心理医生,找个有经验有耐心的,说服孩子去和医生交谈,医院有专业的测试题,能快速了解孩子心理问题的大致情况。

加上医生循循善诱的沟通,会找到孩子的心结所在。有时候家长认为很了解孩子,自认为知道症结在哪里,其实不然,家长看到的可能是表象,内在的问题可能隐藏的更深,甚至孩子自己都不知道。

不要找 社会 上的心理咨询所,他们可以做后期的辅助治疗。

医院的心理医生是有行医资格证的,可以开药,更专业些。 社会 上的心理咨询师是没有资格开药的。

如果确实已经是抑郁症了,开导的效果是很差的,要去看心理医生。根据医生的指导,一般都需要服药,加上心理辅导,当患者慢慢走出来后,父母的关心和支持才能起作用。

因为忧郁的人最容易被父母误解,认为她不坚强,作!不理解她是病态,往往很容易怒其不争,导致病情加重。若是父母耐性好,无论如何细心,一切开导也将无济于事。

开导?这个词用的,呵呵……

哪个抑郁症病人是通过开导好的,哪个人又能用开导帮助得了抑郁症病人,如果站在了开导的角度,那对不起,只能说每一句话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抑郁症就好比一个人走进了没有灯光的迷宫,越走越无望,越走越恐惧,身心俱疲。他们希望有人能陪着自己走出看似无害但实则能把人困死在里面的迷宫,走出自己的执念和选择。知道他们承受着怎样的蚕食,知道他们在每一个路口多么不愿再一次选择碰壁但又选了相同的方向,知道他们多渴望迷宫外的阳光和辽阔,但他们不知道出口在哪。日复一日的重复,日复一日的失败,只能让他们把自己埋葬在自己的迷宫中。如果愿意,请你举起一盏灯,陪着他们走出黑暗。

父母对孩子总是关爱有加,生怕给的爱不够多不够全面。但是,当孩子患抑郁症时,仅仅给予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了。此时的父母一定要拿出办法与孩子一起抗击抑郁。简单滴说,这个办法不是积极带着孩子去看医生,也不是围着孩子嘘寒问暖、照顾吃喝等,而是要分析一下患病的客观因素中是否存在家庭因素。有就要坚决改正。除此,父母要果断带领孩子去做户外运动。只有在运动中、只有肌体、四肢的伸展、拉扯、摆动中,抑郁症患者的内心才可以得到片刻安宁。这样才会起到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找到新的兴奋点,达到最终摆脱抑郁的结果。更具体一点讲,如果是男孩子,就带他去健身房练肌肉,如过是女孩子,就去练瑜伽。效果会非常明显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