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旅游最烦恼最痛苦最难受最无奈最尴尬的事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出一个迷给大家猜猜:在西藏旅游时每个人每天必须经历的最烦恼最痛苦最难受最无奈最尴尬的事是什么?是高原反应?错!是——上厕所!高原反应虽然很难受、很痛苦、很麻烦,但是,它不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经历的。有的人根本没有高原反应;有的人只有刚开始的几天里有高原反应。而上厕所则是每个人每天必须经历的。在西藏,上厕所就是上厕所,无需用“盥洗室”、“卫生间”、“化妆间”这类雅称。那些高雅的称呼和西藏的厕所没有联系。在中国旅游有句俗话:“上车睡觉、下车尿尿”,下半句或者是“下车拍照”、“下车看庙”。将“尿尿”和“拍照”、“看庙”等同,可见这“尿尿”在旅游文化中站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西藏旅游,上厕所绝对是一件最烦恼、最痛苦、最难受、最无奈、最尴尬的事。在西藏,除了宾馆的厕所之外,其它旅游景点的厕所都是“旱厕所”。所谓“旱厕所”,就是没有水冲洗、没有水洗手,只在土地上挖几个坑,周围用砖头垒墙,上面有个简单的房顶,里面又脏又臭、苍蝇乱飞、臭气熏天。所有的人进去时都憋住气、闭上眼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完,马上逃离。在这里,大家一起解决问题,谁都不能避开别人,每个人都在别人焦虑的目光注视下“完成任务”。在西藏,只要你想解决排泄问题,你都必须进这样的厕所,进来之后每个人所做的事从内容到形式都相同,没有区别,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堪称人人平等。经常旅游的人都知道,在旅途中上厕所是件必须重视的事情。旅游车拉着游客跑,一走就是几个小时,每到一处,游客都迫不及待地上洗手间。一是在车上憋了很久,必须赶快解决;二是如果现在不解决,到下一个景点不知道还要等多久,中间如果内急只有自己忍着。这个事情没有人帮得了你,那个难受只有自己承受。在国内的旅游景点,排队上厕所也是一大景观。在内急的情况下,“拍照”和“看庙”都必须让位给“尿尿”,有再好的景观,也要优先解决“尿尿”的问题。有旅游经历的人还有一个经验,就是女士占用男厕所的情况常有发生。女士的队伍排得太长,等得着急,看见男厕所没人,便有人把住门口,女士们进去解决。这时如果有男士要进去,被门口的女士阻挡,告知:“里面有人”,其实是“里面有女人”。这时,一般男士都大度地等候女士们出来之后再进去,还没有见过有男士此时斤斤计较不依不饶的。  西藏的旅游景区的厕所都是收费的,每人每次一元,有个别地方收费二元。游客都觉得收费太贵,服务和收费不符。可是,没地方说理,每个人都老老实实地排队交钱进去。西藏的厕所收费高环境恶劣,但是却“高朋满座”。最令人郁闷的是,吃饭的餐厅的厕所也收费。餐厅的厕所一般不与餐厅相连。而是在餐厅后门出去二十到五十米的距离。出餐厅后门去厕所的小路上,必有一位大姐或者大妈坐在那里,手里拿着散碎零钱,旁边地上有一个水桶。进去的人,她收费;出来的人,她用水舀子舀水给人洗手。看着一群群进来出去的人群,那就是哗啦啦的钞票往怀里钻。小小的旱厕所可是个高收入的行业。我在西藏十天左右,上厕所的费用大约是几十元人民币。赫赫有名的布达拉宫的厕所怎么样?一般人想当然地觉得那里的厕所应该高档,毕竟那里是历史上西藏地区政教合一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其实,布达拉宫的厕所也是旱厕所,而且还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厕所。人站在厕坑上向下望,真高啊!大约有十米高,脏还是那么脏,臭还是那么臭。其优点是,它可以使用很久而不满——不必经常清理;缺点是,有恐高症的人不敢上去。这儿的厕所倒是不收费。叶永烈先生写过一部有关世界各地盥洗室、卫生间和厕所的书。他见多识广,去过许许多多的盥洗室和卫生间。最有趣的是,在欧洲某地的机场卫生间里,他发现有人在墙壁上写了一个观点,接着后面又有人写批评前面那个人的观点,然后又有人批评第二个人的观点,似乎是说你现在批评别人就是无聊。这么一说,后面再有人想批评第三个人都不行了,那就落入第三个人设定的批评圈套中。叶永烈先生觉得很有意思,认为这是厕所文化。在西藏的厕所里,我想起了他说的厕所文化。可是我当时是不敢睁眼看墙壁——黑咕隆咚、脏兮兮;鼻子不敢吸气——臭哄哄;脚下不敢乱动——掉下去可不是玩的——毫无想在厕所里面写点什么的欲望,只想快快解决完出去。遥想叶永烈先生当时在国外的机场盥洗室里,仔细研究那些厕所文字,真是太奢侈、太惬意、太矫情了。那是什么情调啊,若不是香气缭绕、音乐袅袅、光洁明净、舒适宽敞,谁有闲情逸致在厕所里面“舞文弄墨”、研究厕所文化呀。叶永烈先生还在书中说,在国内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在新疆上厕所。新疆地广人稀,车一开出就是几十里地,一路上没有人烟,更没有厕所,内急时常常就是找个偏僻处解决。那种在大自然的旷野里随地“尿尿”的感觉,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西藏时就非常地羡慕叶永烈先生,能够在大自然的旷野里无拘无束地、没有臭气熏蒸地、不须交费地“嘘嘘”,该是多么的惬意!我在另一篇博文中说到,在西藏看见无数的军车队列。军车停下来休息时,士兵们可能是憋急了,站在路边背对着公路“嘘嘘”。可是在景区里,却根本找不到可以隐蔽的地方。第一,凡是旅游景区,到处都是人;第二,高原空旷没有树木花丛,连个遮蔽处都没有,想在大自然里“嘘嘘”?没门!我想,叶永烈先生写这本书之前,肯定没有来过西藏。否则,他一定会把西藏的厕所文化在这本书中大书特书一笔。其实,对西藏的厕所的这种体验,早在进藏之前就已经有了。那就是在进藏的火车上。“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韩红天籁般的歌声,在车厢的扬声器里伴随着我们在这“天路”上行走了一路。可是,这“天路”也要解决民间的吃喝拉撒问题。因为是在“天上”(青藏高原)行走,不能像在“地下”(平原)行走的火车那样,边走边随时随地抛撒秽物,污染“天上”的美景。这火车只能将所有的秽物统统收集起来,直到拉萨终点站才能清理。问题来了,收集秽物的容器容量不足,使得火车上的厕所满溢出来,那个情景比之旱厕所有过之无不及!厕所的门千万不能打开,那个脏臭恶心无法言表。车窗外,美丽的风景吸引着人们——雪山、蓝天、白云、草原、羊群、牦牛,还有不时出现的藏羚羊和野驴,高原特有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车厢内的旅客。但是,我们不要回头,不要看车里面,不要想自己的生理上的难受。我们只有趴在车窗上,尽情地看外面的风景,尽量忘记自己的烦恼。  有人会说,火车这么差劲,就坐飞机吧。孔庆东老师说,他出行的时候,如果有时间,他还是喜欢坐火车,因为坐火车可以看书,因此有人夸他有境界。如果说这是境界高,那我早就境界高了。葛优葛大爷怕坐飞机,只坐火车,那和境界没有关系。我怕飞机上的空气或者说是气味。我一闻到飞机上的味道就恶心还时常晕机,所以除非不得已,我一般出行优先选择坐火车。乘火车去西藏旅游,你可以有与在平原旅行的不同体验。火车从海拔低的地方一点点地升高到海拔三千米、三千五百米、四千米、四千五百米、接近五千米,看着车厢里海拔表的刻度不断攀升,窗外的景色渐渐发生变化,气压也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有人开始有胸闷、憋气、头昏的感觉,有人开始吸氧气。窗外,渐渐出现了草原、河滩、湖泊、羊群、牦牛群、帐篷、苍鹰、藏羚羊和野驴……。这些高原景物的每一次出现都引起人们的一片欢腾,隔着窗玻璃,人们不停地拍照。火车经过青海湖、可可西里、唐古拉山、那曲……看着绵延不断的高原雪山、蓝天、白云等等高原景色,你的心、你的情感会随着火车的奔腾行进而兴奋和欢快,这些美好的体验是坐飞机所不能感受到的。西藏的景色是绝美的、神奇的、令人难忘的。藏区的人民还在奔小康,发展中的不足是难免的,绝对完美的事情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应该尽量改进从而做到趋于完美,而不是让缺陷任意泛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